因著邸報盈利化,朝中便在稅入跟官田之外,又多了一份收入。
雖然不是很多,但一年上百萬兩的銀子,也足以令元化帝頗為詫異了。
為此,元化帝特意嘉賞餘鑫,正式給邸報署定級。
在這之後,邸報署完全從翰林院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嶄新的正五品機構。
餘鑫的官職也自從五品正式擢升為正五品,手下更是配備了不少官員,專司邸報之事。
遠在安慶的顧雲浩在得到訊息之後,也是很為這個學弟而高興。
七年的時光,曾經跟在他跟季航身後‘學兄’‘學兄’喊的餘鑫,也已經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官員了。
眼下邸報的影響力著實不小,不僅是官員們每日必看之外,就是那些稍微有些關心時局的百姓讀書人們,也是時刻透過邸報在關注著朝中的動態。
除了邸報之外,自顧雲浩離京之後,元化帝透過利用左相杜允文跟右相孫惟德纏鬥,開始一步一步收攏軍心。
將顧雲浩臨行前的三策細細思量了一番,元化帝直接令兵部初擬了統軍之策,親自為軍中將領們制定了考核擢升機制。
最後,元化五年,朝廷正式下令,凡軍中將領,亦是同文官一樣,由兵部主持對其三年一考核,凡考核合格者,便能予以擢升。
此策一出,朝中武將皆是歡喜萬分。
要知道武將晉升,大多是要靠著在戰場上拼來。
但現在華朝並無戰事,這也就等於這些武將們在這些年來幾乎沒有擢升的希望。
也正是因著這個緣故,軍隊方面的將領們方才獨統一軍數年,漸漸地將華朝的軍隊養成了自己的部隊。
也正是因著這個緣故,勳貴們方才能影響到軍心。
元化帝如今不言新政,又制定出武將們晉升的機制,給了勳貴和武將們一個上升的空間,那些勳貴和武將集團自然是沒有反駁的道理。
要知道華朝立國已經有好些年了,勳貴們養尊處優久了,勳貴子弟也很少有成器的,平日不惹事就罷了,哪裡會再願意上戰場去拼殺,現在此令一出,令其能在京中全無危險的便得到擢升,又有誰人不擁戴這一政令呢。
隨著元化五年這一治軍之策頒發之後,華朝軍中上下並無什麼反駁之聲,次年,元化帝正式令兵部依著新策行事,開始對華朝軍中大小將領進行考核。
只是這一次,元化帝卻好似並不著急一般,僅僅是考核將領這一事,兵部就前前後後拖拖踏踏的花了大半年。
知道元化六年的年底,方才拿出結果上奏元化帝。
天知道在這一年裡,軍中的將領和勳貴們簡直是恨死兵部了。
要知道現在武將出了考核機制,若是順利的話,三年便可擢升一級,這樣一來,對武將們而言,每一年那都是極為重要的。
畢竟早些上了一級,也好再等三年又能更進一步。
但兵部偏偏是拖拖拉拉,元化帝好似也並不是很上心,這可急壞了武將們。
即便是心裡著急,武將們也是不敢去埋怨元化帝,因此,兵部瞬間變成了眾矢之的,每天都有武將和勳貴們上門,明裡暗裡埋怨兵部行事拖沓。
面對這個情況,兵部尚書何奇驊只覺有苦難言。
這哪裡是他們兵部的緣故,分明是陛下那邊不上心,甚至還私下示意讓他行事從緩。
只是何奇驊乃是元化帝一手提任之人,算是個鐵桿的帝黨,自然不會做出出賣君主之事,遂雖然受著眾多武將跟勳貴們的嘲諷和埋怨,他也是佯裝不知,埋頭受了,並未多言一句。
元化六年年底,在吊足了勳貴跟武將們胃口之後,元化帝總算是下令兵部,按著考評結果,開始為符合擢升條件的武將們擬定官職。
此事完全甩開了吏部,直接交由兵部負責。
一時間,武將跟勳貴們皆是歡喜不已,紛紛開始盯著兵部。
兵部也因著元化帝此令一下,瞬間成為了朝中炙手可熱的部門,全然不似之前給軍隊搞後勤時那麼毫無存在感。
然而這個時候,兵部尚書何奇驊更是頭疼不已。
每個符合條件的將領都想要得到一個好位置,只是武將們不同文官,行事大多較為粗獷。
有的直接抬上銀子就往他家送的,有直來直去直接問的,更有那些勳貴世家們仗著根深葉茂出言威脅。
面對這樣的情狀,何奇驊哭笑不得,最後總算是趕在年前,擬定了擢升任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