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甲方爸爸所提出來的要求,收了錢的剪輯師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在會議上果斷表示會盡快完成電影的初剪。
而像後期其他的配音和作曲工作,那得等到剪輯那邊在完成初剪之後,和王皓一起把第一版的精剪剪出來,才能根據影片樣本進行設計。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也能根據影片的大致風格,整理對應的聲音素材和構思作曲。
如此一環套著一環,從粗剪、精剪、調色、特效、合成、配音、作曲到最後的成片,急是急不來的。
好在《活埋》這部電影的特效全部用的道具,這倒是能夠節省不少後期製作的時間。
等到將後續工作都安排佈置下去後,王皓又專門跑了一趟電影頻道,向小舅這個製片人彙報了一下電影的製作進度,順便再根據進度,將剩下的製片款提了一部分出來。
“行,這個你去做就是了,等電影弄好了,我再聯絡人舉行看片會,只要片子沒問題,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宣傳工作了。”
陸國濤一邊說著,一邊在請款單上籤了字,然後將其遞給王皓。
“電視電影還要宣傳,不是直接放的嗎?”
王皓接過單子,同時好奇地問了一句。
“一般來說,電視電影是直接播放,不需要宣傳的,不過你拍這電影不是為了求名嗎?
真要這麼做,就算這電影拍得再好,誰又會專門去了解導演是誰呢?所以總得為你宣傳宣傳不是。
而且關鍵是我們臺裡自己就有宣傳渠道,到時候你配合著上幾個節目就行了。”
“那沒問題!”
有這種好事,王皓自然是滿口答應,在和小舅溝通了一番後,領著後期製作經費,他又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學校裡,開始陪著剪輯師一起對電影進行剪輯。
關於電影的剪輯,王皓前世其實懂得並不多,畢竟這也算是專業技能了。
不過他今生的這副軀體畢竟是在京影導演繫系統地學習了四年,其記憶倒是都完整地留給了他。
藉助著這些記憶,王皓雖然沒有真正上過手,但也對電影剪輯有了不少的瞭解。
一般來說,剪輯的步驟最開始就是處理素材,也就是根據導演所畫的分鏡頭指令碼,還有整部影片的風格、立意和基調,來對電影畫面進行粗略的取捨、刪減、排列、組合。
畢竟一部電影不可能完全按照分鏡頭指令碼來拍,有時候為了以防萬一,導演會拍攝許多看似無用的“廢鏡”,或是多保一條。
所以很多電影的實際拍攝畫面,往往是上映畫面的兩、三倍,乃至是四、五倍。
而這個時候,為了滿足合適的片長要求,就要對多餘的一些畫面進行取捨。
在這一步上,王皓所拍攝的內容,就讓負責剪輯的趙安老師吃了一驚。
因為王皓所拍攝的“廢片”,很少很少,而他拍攝的內容,可用度卻很高很高。
這就好像他早已將劇本和分鏡頭指令碼中的內容轉化成了腦海中的畫面,並且還串聯了起來,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