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達成這三同步,再加一個攝影師,由兩個人操控兩臺攝影機,這個方案可不行。
一旦畫面各個引數不能同步,整合處理時畫面就會形成誤差,也即是前面說的畫質受損。
這就好像一個人看東西時有鬥雞眼,放在觀影的觀眾身上,他們可不會接受。
如此3ality公司的ts系列支架就派上了用場,用電腦對拍攝畫面進行監控,實時做出調整,以消除兩臺攝影機之間的誤差。
“這種圖形處理演算法和軟體控制程式,確實是我們國內目前極其欠缺的啊。”
當王皓看著3ality公司的員工當面操作裝置以後,他忍不住就對身邊同樣過來學習的幾位上京攝影系老師發出了感慨。
不得不說,國內的技術發展和科研這一塊,特別是基層科學和底層應用,在這種細分領域上的研究,的確是慢了不少。
這種“慢”不僅僅是發展慢,同時也有底蘊積累上的不足。
畢竟華夏的發展速度太快了,許多東西又喜歡搞拿來主義、彎道超車。
這在某些方面確實是值得稱道,也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抄近路有時候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人家幾十上百年的積累,你想一步跨過?怎麼可能!
科技的發展,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建立在試錯之上,有些坑你沒有踩過,有些錯誤你沒有嘗試,那你又如何能判斷哪條路線的發展是正確的呢?
王皓記得自己不知是在哪裡看過一篇文章,說是國外的一家鍊鋼廠,其掌握的金屬配方是經過了數十上百年的試錯,最終才得到合適的比例和加工過程。
這種鋼材被用於飛機的航空發動機上,國內根本就抄不到,最終還是得重走人家的路子,靠堆積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步步試錯嘗試,最終才能復刻人家的工藝配方。
同理,華夏影視行業的攝影器材、光學鏡頭、特效處理、圖形演算法和裝置研發這一塊,也一樣存在著這種不腳踏實地的問題。這方面國家沒怎麼重視是一個問題,但相關的行業從業者和各大影視公司,其問題就更大了。
除了一個徐克在影視技術上或許還有點研究,其他人所關心的,大多隻有怎麼拍電影賺錢,怎麼籤明星玩藝人,怎麼花天酒地。
作為國內影視行業龍頭的華影那是體質僵化,無力發展。
作為民營影視行業領頭羊的華誼又是怎麼做的呢?在上市之後,市值近乎快要破千億時,華誼搞的卻是“去電影單一化”,是房地產化,娛樂化。
他們併購其他影視院線,買院線,建電影院,建遊樂園、影視小鎮,購買昂貴的藝術品、古董、奢侈品,甚至是能建起一個博物館,卻絲毫沒有將錢投入到電影裝置研究和開發上的想法。
還有那些大明星,大導演,孩子倒是生了不少,國籍也是天天換,對於電影的貢獻,卻還是停留在一鏡到底……
僅僅是從這一點上來說,國內的這些所謂的大導演,和好萊塢的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喬治·盧卡斯相比,就差了一大截。
以至於郭凡未來拍《流浪地球》時,都還要自己帶著人一手一腳搭建電影工業化體系。
從這一點上來說,網際網路企業入侵娛樂圈,反倒是件好事,至少那些網際網路企業雖然不幹人事,但他們至少還為這陳腐的行業帶來了一絲科技的新風。
王皓看著面前那些代表目前影視行業最頂尖技術的裝置,心裡也是暗自在未來的發展規劃里加上了一項工作。
過去這一塊他也確實是沒怎麼在意,畢竟現如今華夏在國際上的處境還不錯,影視行業這一塊的技術和裝置也不存在封鎖問題。
再加上星河集團之前一直都處在發展階段,第一要務就是存活下去,所以相關的技術他和團隊成員大多以能用就行,技術不夠、裝置不好,那就花錢去好萊塢買、去租。
然而老話說得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擁有後世記憶的王皓也知道,這種發展模式並非是長久之計。
別看那些好萊塢技術公司手裡的東西不起眼,未來ai時代來臨以後,這些公司手裡積攢的那些圖形處理資料、演算法,都將會成為ai技術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
在王皓穿越以前,當時的ai技術就已經可以根據圖片生成數十秒的影片了,同時對於影片的處理也已經基本擁有了商業價值,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好在幹一件事情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如今星河集團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