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9章 人才之缺

第359章

人才之缺

豪華酒店的會客室,大領導三人正粗略翻看著王皓提前準備好的資料。

作為國內影視行業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星河集團一直都很關心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因此也投入了不少資金和精力在行業現狀的分析調查上面。

所以真要論對於國內影視行業的瞭解,大領導他們所知道的情況,不一定有王皓所知道的真實。

畢竟那些機關單位在向上彙報資料的時候,還會粉飾一下太平,讓資料好看一點,然而星河集團這邊的調研人員,可就沒有這個義務了。

至於國內影視院校的教學活動和實際影視生產過程的需求脫節問題,這種事情王皓當初在京影讀書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隱約意識到了。

只不過那會兒他在校內學習的時候,對於這種脫節的程度究竟有多大?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直到後來他畢業,開始全方位參與到國內的影視專案製作中,開始走在國內創作的最前沿,他的公司也成為了國內民營影視企業的第一名,他才知道這種脫節究竟是有多麼嚴重?

問題主要出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國內高階影視人才的培養方法已經落伍,另一個是國內基層影視工種的培養教育空白。

先說前一個,在現如今的影視院校裡,就王皓所接觸過的影視院校,對於導演這種影視產業核心人才的培養,還是過往的那老一套。

在學校裡負責教學的那些老師現如今還沒意識到,在這樣一個媒介劇變的時期,導演已經不在僅僅只是藝術人才。

按照王皓的想法,導演專業的學生,甚至應該再給他們頒發一個管理學學位。

是的,隨著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影視技術的提升,媒介環境的變化,導演也已經進化成了一種複合型的,跨行業的多元化職業。

不僅僅是導演,很多職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實都是這樣,“複合型人才”、“複合型專業”,也都成為了現如今的新名詞。

現如今,想要成為一個影視行業的高階人才,可不僅僅只有藝術鑑賞能力ok就行了。

星河集團自家內部也有年輕導演人才儲備計劃,按照他們的培養模式,從影視院校畢業才僅僅只是剛開始。

之後那些年輕導演不僅將要在劇組的各個崗位輪崗,還得學習專案管理,金融造價等各種知識。

那些被培訓的年輕導演甚至是戲稱自己未來要做的並非是導演,而是專案經理。

這話倒也沒錯,未來但凡只要是大一些的影視專案,對於導演製片人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了。

而這種高需求的人才,光靠各大影視院校可培養不出來。

畢竟那些影視院校的老師,說白了也是被市場淘汰的失敗者。

沒聽說過哪個年輕的成功導演到影視院校去教書的,那些教書的老師要是真有導演好電影的實力,以現如今以及未來影視行業的熱度以及賺錢程度,他們又怎麼會安心窩在學校裡。

說白了,那些影視院校的教師,大多也沒有電影公司或者後期製作公司的實際從業經驗,註定只能照本宣科地教導一些理論上的東西。

在這個影視行業日新月異的時代,電影技術、製作手法、流程模式等內容的更新換代非常快。

傳統影視院校,特別是那些二本、三本和職高、高職學校,教學內容與水平都顯然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形勢。

很多院校老師的知識結構,甚至基本還停留在書本理論上,教學內容的新鮮度和前沿性距離上崗實操還差得很遠。

大領導們看著有關這部分的內容報告,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這些內容可不是他們在工作彙報上能夠看見的,那些影視行業的院校怎麼可能說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而那些管理部門,又怎麼會在意大學校園的教育質量是否能保證學生們出來找個好工作。

一切都只要過得去就行了,解決問題,又哪有捂蓋子來得方便。

只不過對於王皓這種想幹實事,想推動華夏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人來說,這種問題就亟待解決了。

因為人才的培養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星河集團雖然也在培養自己的人才,但相比於規模迅速擴大的華夏影視市場,那也只是杯水車薪。

據他所知,就光是他們公司如今正在培養的那幾個年輕導演,就已經有影視公司開始飢不擇食,私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