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埋》這部電影的新主題,王皓也並沒有打算完全就參考另一部東瀛短劇《箱子》。
小日子的電影,雖然構思和腦洞往往都十分不錯,轉折也充滿了巧思,但或許是因為地理因素和文化核心的原因,他們的片子裡,總是帶著那麼一股子陰森的“致鬱”氣息。
《箱子》這部短劇,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無論是電影的劇情還是結局,都太過悲觀和絕望了。
所以仔細地思量了一番後,王皓最終還是選擇了用“愛”和“救贖”來作為自己故事的核心。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悲劇和喜劇從來都是戲劇的兩大核心。
人類雖然對悲劇記憶深刻,耿耿於懷,但其內心深處,還是對喜劇的喜愛要更加多一點。
而在喜劇之中,“愛”與“救贖”從來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王皓對故事背景進行了更改,主角自然也就不再是那個冒死去國外賺錢的卡車司機,而是變成了一個為了支援貧困國家建設,因此出國的建築工程師。
當然,他也同樣很倒黴,在異國他鄉遇上了武裝軍事襲擊,被扔進了木箱子裡,深埋在地底,身邊只有一個打火機,一把小刀,以及一個電量即將耗盡的手機。
綁架他的武裝分子們希望利用他來逼迫當地官方釋放被俘虜的人員,而主角所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利用那一部手機,來掙扎求存。
在這裡,王皓的設計就走上了另一條和原作完全不同的道路。
畢竟觀眾們無論是看電視還是看電影,都是為了在閒暇時候可以放鬆一下,並不是為了被膈應的。
所以故事的內容可以緊張刺激,但結局一定要是完美的,能夠鼓舞人心的。
而且受限於地方稽核政策的原因,整部電影當中的壞人,在王皓的刪刪減減下,也只保留了主角的那個黑心老闆。
至於政府官員和主角的妻子,那自然是要積極拯救他的。
這麼一改,雖然電影的深度大大降低了,從藝術電影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懸疑商業片,但受眾卻是擴大了無數倍,更能為廣大的電視觀眾所接受。
是的,就是電視觀眾。
畢竟電視電影的受眾,可不是那些能夠花錢去電影院裡的社會精英,更多的還是那些散落在華夏大地上的農村觀眾和城市底層人民。
對於他們來說,這個電影節奏緊湊,演員的演技線上,結局皆大歡喜,也就足夠了。
什麼?你說“科幻電影宇宙”的科幻內容在哪裡?
那自然是隱藏在電影最後的反轉與彩蛋中了啊。
王浩的手指快如閃電,文思也是好似泉湧,在沒人打擾的情況下,幾乎只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弄好了最初始的劇本。
在從頭到尾大致檢查過一遍,改掉了幾個錯別字之後,他又重新建立了一個文件,準備將專案策劃書也一鼓作氣地弄出來。
然而他只是剛剛開啟檔案,宿舍的房門就被人從外面推了開來。
“耗子!耗子!你今天牛大發了啊!”
人還未進來,粗獷的聲音就先一步趕到了,無需回頭,王皓就猜出了來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