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燈光和後期特效處理部門需要關心的事情。
對於你們這些使用這個裝置的演員來說,它還有另一個更實用的功能。”
王皓將景恬幾位主演領到了“光球”的近處,讓他們能夠更清楚地觀察這個裝置。
“除了更好地打光以外,這個裝置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能夠讓演員更加容易入戲。
過去拍攝有著大量特效的科幻電影,一般都是採用綠幕的模式。
演員待在全是綠色幕布,或者是綠色道具的拍攝現場,想要把戲拍好,往往就需要有著強大的無實物表演能力。
畢竟沒有外部環境,甚至是對手演員的配合,你得在腦海裡想象那一畫面,然後將自己帶入進去,對著空氣說話或是做動作。
這對於很多經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都是很難的,更何況是那些沒經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
聽聞這話的劉火華忍不住點了點頭,他畢業於央戲表演系,也算是科班出身,無實物表演,那是他們平時上表演課的主要內容,對這個的困難之處自然是極為了解。
“而如今有了這個就不同了,‘光球’的面板能顯示出諸如太空、宇宙飛船內艙等畫面,演員在光盒裡表演時無需面對綠幕想象畫面,更有身臨其境感。
劇本里面不是有靠近太空站的戲份嗎?
拍那個戲份,你們人待在‘光球’裡面,就能看到太空站離自己越來越近,這個時候需要看著太空站的某一處,或者是伸手去抓一個門把手。
過去用綠幕時,這個鏡頭就只能靠演員自己想象面前有一個空間站,有一個門把手,而現在儘管拍攝現場也沒有這個門把手,但起碼你們作為演員能看到它的樣子了。
另外特效電影的拍攝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導演在現場的時候,因為綠幕的原因,實際上也是不知道演員表演所呈現的最終效果是什麼樣的。
畢竟這電影畫面後期還要再加上特效,有時候即便演員的表演和特效並不怎麼協調,電影都已經拍好了,再重新返工也很麻煩,就只能看得過去就可以了,這就讓國產電影有特效畫面的部分看起來很假。
如今有了這個,我們導演坐在監視器裡面,藉助螢幕播放的事先處理好的特效素材,也能更準確地判斷你們的表演十分合適了。”
王皓對於“光球”的解釋,實際上也只是簡略地說出了它的一部分優點。
真正在拍攝製作電影的過程中,在景恬等人的實際體驗中,才能感覺到這個專門為《地心引力》研發的裝置,究竟是有多麼優秀。
果然科技是生產的第一推動力,過去國產電影的拍攝製作,哪裡有這麼高大上的現代化裝置。
有了“光球”,星河影業的電影製作部門,也算是鳥槍換炮了。
當然,有優點,自然也就有缺點。
“光球”內壁顯示出來的畫面還是比較粗糙的,這其實也是led燈本身的缺陷,畫素過低,噪點過多。
並且它們會根據角度的不同而突然改變顏色,在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的改變還都不一樣,產生的效果還是蠻奇怪的。
相比於傳統的打光模式,有幾次劇組的幕後都必須給led燈光加柔化才行。
不過劇組的燈光指導和攝影也發現了,很多時候這種奇怪也並非是壞事。
相反,因為燈一多,混在一起,這些led燈有時候也會呈現更好看的畫面效果,是過往的打光模式所無法做的,這也算是一種意外之喜吧。
反正身為導演的王皓能在監視器上看到演員和太空背景的融合,演員們也因為這個高科技道具更容易入戲。
至於那些問題,“光球”只是輔助,等到電影進行後期製作時,那些led螢幕所播放的背景,都會透過cg渲染來調整,好讓觀眾看起來會更真實,更像是在太空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