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以及參與過不少好萊塢大片的知名特效人才。

可拍出來的電影,其特效畫面卻是連十年前的電影都不如。

好萊塢特效在國產電影這一塊兒,已經是成為了金字招牌,名氣大於實質。

而星河影業卻偏不如此,他們和國內所有的同行都不一樣,就是要搞特效國產化。

並且他們還偏偏就搞成了。

從王皓第一部具有特效畫面的電影《鯊灘》開始,到現如今,5年的時間裡,星河影業的特效部門可以說是從無到有,一點點搭建並且完善、壯大起來。

到如今,他們集團特效部門的技術實力,在國內來說已經是屬於頂尖層次。

而若是放到國際上,也並不輸好萊塢那些大型特效公司多少。

就比如說上一次拍攝《盜夢空間》,還有這一次拍攝《地心引力》,都給予人不少的驚喜。

像是景恬在第一次拍攝艙外的太空獨角戲時,就吃了一驚。

因為拍攝的現場,竟然是在一個“箱子”裡。

當然,按照劇組特效部門的說法,這個“箱子”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立體式光模擬裝置”。

不過劇組中的大家還是更喜歡將其稱之為“光球”,因為其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個空心的大球。

這個空心的大球高7米,有稜有角,細數的話其實是有12個面,算是一個正十二面體。

而組成這十二面體的每一個正五邊形,都是由191個led面板組成的,每個面板上共設有4096個led燈。

當這些led燈亮起來以後,那些個面板就像一個超大的電視螢幕一樣,或者說這本身就和體育館中那種商用的巨大led螢幕沒什麼兩樣。

遠遠看著,球裡面就像是一個萬花筒,絢爛而多變。

“這是什麼?我們拍特效畫面不是用綠幕嗎?”景恬看著這個巨大的道具,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在她看來,拍攝《地心引力》確實是一件充滿新鮮感的事情,這裡總能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站在她旁邊的張涵宇和劉火華也是同樣的感受,這個片場和其他電影的片場很不一樣,整個攝影棚裡就只有那個造型奇怪的燈箱,再加上幾臺攝影裝置,然後就沒有了。

景恬或許拍攝經歷少,但張涵宇二人也算是待過不少劇組了,像這樣的劇組還真沒見過。以前電影片場需要的那些大卡車和大件道具都不用了,在這裡,他們只需要演員、燈箱、主創、還有一群拿著膝上型電腦的技術人員。

“等你們走進片場,特別是走進那個‘光球’裡,就會發現新時代的電影製作在設計上有多巧妙了。”

王皓笑著說道,言語間充滿了得意與驕傲。

“這個‘光球’裡的面板,每一個畫素都是一盞led燈,全都是獨立且受控制的,大概有180萬個,其明暗與顏色都由外面的電腦調控。”

他伸手指了指那些在“光球”邊走動,手裡拿著膝上型電腦的工作人員。

“他們將拍攝現場的場景畫面投射到‘光球’內部的led熒幕上,這樣能協助攝影機打光。

像是一會兒景恬有一個戲份是在太空中旋轉,畫面中會出現地球,而地球的光會照在景恬身上。

這種光源是複雜的,若是採用過去傳統的綠幕模式,拍攝過程中這種光源很難控制,到時候就只能寄希望於後期製作了。

而現在有了這個,無論是想要調整這裡或是那裡的燈光明暗,還是要變一下顏色,我們都不用像以前一樣去把燈搬來搬去了,直接在大螢幕上控制就行了。”

王皓正說著,“光球”內部的那些led螢幕上,適時出現了地球的影像,配合著其他黑色的螢幕,讓站在這個小球內部的人,彷彿真的身處於宇宙太空中一樣。

“這東西只怕是不便宜吧?”劉火華在一旁有些好奇地問道。

王皓搖了搖頭。

“相比於整部電影的成本來說,製作這玩意的物料費用其實不高。

畢竟這就是個led螢幕而已,很成熟的技術了,也就led燈的數量多點。

前年魔都的世博會,我們華夏館裡面不是有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嗎?這技術其實和那個也沒啥差別。

不過物料成本不貴,不代表這玩意沒有技術含量,它最重要的,還是技術人員對於其光線的模擬調控,和後臺畫面素材的合成,這個才是真正要緊的。

當然啦,你們是察覺不到這一點的,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