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進了大殿。
太監傳報先帝牌位到的時候,皇帝率領百官都要守禮相迎,等眾人落定,當著眾位朝臣的面,崔太后請出史官,問道:“史官何在?”
當朝的史官出列答道:“臣在!”
崔太后又問道:“先帝二十五年,由宗室百官見證,今上秦祁正以庶二子之身過繼哀家名下,成為哀家之子可是事實?”
史官答道:“確有其事!”
崔太后聽到回道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向著眾位大臣看去,眼睛直直的盯向鬧出最兇的那幾個要冊封鄭貴妃的官員,大聲呵斥道:“今上既是哀家之子,哀家還健在,不知眾位要為哪位請封。哀家身為先帝皇后,今上之母,請封先帝妃嬪,卻無人來請示。何時,皇家後宮之事,變成各位的家事了。今上當日被先帝過繼給哀家為嫡子,已是哀家之子,又何談為其他妃子正名,眾位大人這樣做,是置先帝威名於不顧,又置哀家尊嚴於塵埃,更置今上聖明於不孝。本朝太、祖早已言明,非嫡子不可為帝王,非正妻不可為太后。今上以嫡子之身登基,各位卻還在叫囂著追封皇后,那是要言明今上地位不正,得位不明嗎?是把哀家這個先帝的正妻皇后看做是死人嗎?”
此話一出,朝廷上的大臣立馬跪地誠惶誠恐的喊道:“臣不敢!”
崔太后繼而又義正言辭的對著皇帝說道:“皇上,你太仁慈了。嫡庶之事關乎皇位正統傳承,哪能由著一些大逆不道之徒,藉著這事無事生非,質疑先帝,更質疑皇上大統得之不正。哀家雖然不是皇上的生母,但先帝在時早已經說過,你是過繼給哀家的。是由先帝和百官宗親見證下成為名正言順的嫡親皇子的。你不可妄自菲薄,被那些奸佞小人矇蔽。那些叫囂著要封鄭氏為後的人,是嘲笑皇室規矩還是在嘲笑先帝旨意?這樣心懷不軌之徒,皇上就不該顧著名聲就一再禮讓,而是要用雷霆手段,讓這些人明白什麼是天威不可犯。”
皇帝臉都快氣綠了,崔太后這樣說,就差指著鼻子說,你皇位是我這個嫡母給你爭得嫡子之位得來的。現在你要為你生母正名,我這個太后名不正言不順,你也一樣。鄭氏是不是太后不打緊,要是我不是太后,你就是庶子啦。你想想先祖的規矩,看看這皇位是否還坐的穩。
百官面前,皇帝還不敢給崔太后臉色看,看著崔太后站在先帝的牌位旁邊,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皇帝只覺得自己的臉被打的噼裡啪啦,顏面算是掃地了。即使再生氣,皇帝怕崔太后再說什麼難聽的話丟了自己的臉。
趕緊說道:“母后說的是,母后息怒,朕明白母后的意思了。讓母后動如此大怒,朕實在是愧疚萬分。母后不如先回宮去,朕一定會給母后一個交代的。”
崔太后卻沒有動,只看著那幾個叫囂的最厲害追封之事的官員。半響,才開口道:“皇上,哀家知道你是仁君,不喜打殺之事。但這些大臣膽敢非議先帝,不敬皇室,留之何用。母子連心,哀家怎麼能瞧著皇帝為了幾個亂臣賊子而揹負了不孝的名聲。今日,哀家就要以太后的名義來維護皇室聲譽和先帝聖明。”
說完,對著殿外護衛大喊:“護衛軍統領何在?”
殿外跑進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應聲答道:“微臣在!”
崔太后指了指那幾個官員道:“這幾人誣陷皇室,非議先帝,派人拿下,在宮外杖斃。”
崔太后一出,那幾個人連忙對著皇帝喊道:“皇上,微臣冤枉啊!”
這幾個都是皇帝死忠,皇帝怎麼能眼看著崔太后動手除了他們。立馬準備開口,攔下崔太后的指令。護衛軍統領是個皇帝死忠,雖然有崔太后的命令,卻動也沒動,明顯等著皇帝指令。
崔太后瞧著皇帝有話要說,知曉是為了這幾個人來求情的。她今天來這兒就一定要好好的殺雞儆猴,讓朝中大臣以後再也不敢提追封鄭氏那個賤人一句。這幾個大臣既然是皇帝的人,她就更要滅了他們來殺一殺皇帝的威風。也讓眾位大臣明白,皇帝的意願固然重要,可若是真惹急了她,即使有皇帝撐腰,她也不懼。
所以,崔太后搶在皇帝開口之前又說道:“哀家知曉皇上是個心善的,但先帝之名不可汙,哀家身為一國太后,若是不能保住先帝聖明,那不如一死以衛先帝清明。皇上,古有捨生取義,哀家自然比不了先賢,但為了皇室聲譽和先帝清名,也是生死不懼的。”
崔太后這話一出,明顯是告知眾位,要是這幾個大臣不死,那她就在這大殿之上來一出以死衛節的戲碼。那幾個大臣一聽,臉上面如死灰,沒了生機。崔太后是一國太后,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