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下來。時間過去那麼久了,看來敵我雙方都打得很頑強。
在密林中大約走了半小時,這一面斜坡很陡,但再也沒有了敵人。走著走著,他發現了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地通向了一個高地。他興奮起來,就要到了,他想。
等到他加大腳步趕上去才發現,這裡還很低矮。更高的山頭多著呢。但顯然,這個高地不是他要去的地方。高地上沒有戰火。戰火在遠處更高的山上紛飛。
但這個高地上有激戰過後的痕跡,看得見的地方到處是彈坑。屍體,殘肢,斷槍……從遺留下來的屍體看,華軍犧牲的人也不少。
敵人一定還有殘存和,他敢肯定。看樣子友鄰部隊是沒來得及鞏固地表陣地,清除坑道,一鼓作氣攻克下來後,就又匆匆忙忙的往前推進了。
管不了那麼多了,既然辛辛苦苦,歷經生死才到了這裡,那就再擴大戰果,多搞死他幾個人,總不能空手無獲,白來一趟!從這裡看過去,高地的樹林中隱約能看到幾間小草屋和環繞高地的戰壕。
楊茂德估計這可能是蘇軍的某處警戒陣地,現在又復活了。這裡的位置視線不是很好,被擋住得太多,他向前藉著一棵樹作掩護後用狙擊槍掃瞄,但還是看不到什麼。必須得要繞到高地的右手邊更高一點的去處,往下看才能一清二楚。…;
正要向那邊過去,突然他看到一個蘇軍士兵端著槍,藉著草叢樹木的掩護,小心翼翼的向他這邊摸過來。這人可能是個遊動哨,覺得這邊有動靜,想要過來察看一下是什麼。好在楊茂德眼尖,首先發現了他,兩下隔得又很近,只在不到30米內,如果被他先發現了,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楊茂德眼尖手也快,發現了敵人後,立馬舉起狙擊槍向著來人就是一槍,“嘭”的一聲,那人應聲倒下了。這麼近的距離,他根本不用透過瞄鏡瞄準。
打倒了這個人後他才覺得有點後悔了,白白浪費了一顆原裝子彈。況且剛才也是冒險的,萬一突然衝出來幾個人,沒有衝鋒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趁著敵人還沒有出現的功夫,趕緊換了“莎”在手(他的“暴風”式突擊步槍的子彈已經打光了)。
“莎”衝鋒槍算是蘇聯早期量產武器中相當成功的例子。該槍結構簡單,效能可靠,因需求大,零件大多皆為鋼板衝壓成形,焊接及鉚接的技術亦大量使用。和中國衝鋒槍相比,“莎”雖然製作粗糙,但顯得更為結實。抵肩部位很好,並不像“暴風”突擊步槍的槍托顯得有些短。透過使槍稍向左傾斜,用左手也很容易操作。彈匣的裝卸、固定都非常方便、快捷。保險看上去似乎不好使用,但操作起來前後扳動很快,而且有效。拋殼非常有力,而且可很快進入射擊狀態或射擊準備,幾乎不後座,槍口不跳起,發射幾百發槍彈幾乎不出故障。相比華軍的“旋風”式衝鋒槍,“莎”更適合在蘇聯的嚴寒條件下作戰。因而華軍官兵經常繳獲、撿拾“莎”使用,為此中國國防部亦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繳獲的“莎”衝鋒槍的華語手冊。所以楊茂德對“莎”並不陌生。
好在只是一個人,沒有別的了。楊茂德緊張的心平息了下來,透了口氣。
他在這裡又等了一陣子,還是沒有人再出現。於是他向著預定目標,折而向右。想要繞到高地的東側制高點。
藉著草叢樹木的掩護,他豎起了耳朵,傾聽著周圍的一切異常動靜。一直都還順利,剛摸到那制高點下面。抬頭間卻看見一個蘇軍士兵從那上面站起來,想要往下看。大約也是很警覺,聽得下面有動靜了。楊茂德只有一個念頭:搶先開火!也不顧伏下身子在草叢中躲避,迎著一梭子就打上去了。
敵人的胸口被打了個正著,一個前撲,就向下翻出了防禦工事。上面嘰哩哇啦叫喊起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楊茂德飛快地往上面扔了四顆手雷,全都落在了預定點上。猛烈的爆炸開了。緊接著他一鼓作氣;開著槍邊掃射邊衝了上去。
他又看到了一個機槍陣地,原來這裡不過是個小土包,面積不大,不到3平方米。上面居然有五個人,或頭、或腿、或臂、或胸、或腹,全都打著繃帶,有一個傢伙白布條將周身纏繞得緊緊地,這些人一定是剛才在與華軍的戰鬥中負傷。動彈不了了,但這一刻終於得到了報應,全倒在了機槍旁。惟有一個還沒有斷氣,喉嚨間發出短促劇烈的咳嗽聲音。嘴角里冒著血泡,楊茂德過去近距離補了他一槍。
機槍被炸壞了。歪在了一邊。他迅速檢視了周圍地形,原來這裡是一個騎線嶺。他的前方兩裡外高處戰地戰鬥還在激烈的進行,不時冒起濃煙和火光。要過去參戰,必須得要從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