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5部分

起一個架子,他背靠著架子又讓兩個強壯的家丁左右架著他,強撐著繼續站在城牆上鼓舞士氣,雖然肋骨已斷,不時的還在大口吐血,可是他依舊站在關頭大喊殺奴不止。

手下的那些家丁們看到周遇吉腳下的血,流了一大灘,各個都放聲大哭,一個個瘋了一般的在城頭上跟建奴廝殺不已,期間發生了眾多可歌可泣之事,許多家丁在這一戰之中,抑或是戰死城頭,抑或是抱著攻上城牆的建奴翻下了城牆,於敵同歸於盡,一直廝殺到建奴膽寒,最終收兵退去。

而周遇吉一直在城牆上堅持著看著建奴大軍退去之後,才暈倒了過去,許多人這才知道,周遇吉早已身負重傷,卻還在堅持著指揮他們與敵激戰,各個都頗受感染,在周遇吉被抬下城牆之後,許多人還堅守在城牆上,死死的盯著撤退的建奴大軍。

周遇吉傷勢非常重,被抬下城牆之後,昏迷了很長時間,才甦醒過來,這個時候有手下的兵卒前來告訴他,喜峰口之外的建奴大軍,已經知難而退,撤離了喜峰口,可能是另尋關口去想辦法了。

周遇吉聽罷之後放聲大笑了幾聲,接著又吐了幾口鮮血,這才長嘆一聲,掙扎著命人將他攙扶起來,跪在地上對著京師方向磕了三個頭,喃喃的說道:“聖上,周遇吉身受皇恩,不能替聖上鎮守京師,但是卻替聖上在此地擋住了建奴大軍入關!微臣也算是對聖上盡忠了!還望聖上能自己保重!微臣先走一步了!”

說罷之後周遇吉便再次暈倒,後來他又甦醒了一次,不過已經是處於彌留狀態了,因為他的傷勢實在是太重,有沒有及時救治,血幾乎流乾了,神仙也無力再將他救活過來,在他彌留之際,他將手下的諸將招致面前,告訴他們,令他們務必要堅守此關,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放棄這裡,今後如果天下真的要變,這幾個手下的部將,自己決定今後何去何從,他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不會怪罪他們的!

幾個手下各個都放聲大哭,跪在地上對周遇吉磕頭稱是,保證他們絕不會放棄此關,定要堅守到建奴退兵回關外去之後再說!

而周遇吉交代了後事之後,隨即便撒手人寰,極其壯烈的死在了喜峰口關城之中,而他死後,喜峰口所有軍民,全部披麻戴孝,為他送行,一個軍中文吏更是將這一次喜峰口守關之戰,詳細的寫了下來,詳詳細細的描寫了周遇吉之死的細節,以及他死之前對京師方向磕頭說的那些話,然後派人將這一份奏報,連夜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了京師。

後來京師之中的皇帝朱由檢看罷了這份奏疏之後,重重的嘆息了一聲,當即追封周遇吉為太保、賜諡號忠武,而大明亡之後,大中皇帝則承認了他對周遇吉的追封,同時下旨為周遇吉在喜峰口建起了一座大墓,供後人祭拜瞻仰,而周遇吉的家眷也受到了大中朝的特殊照顧,後來周遇吉之子,還成為了大中朝的一員水師大將。

而周遇吉死後,他麾下的殘部忠實的執行了他的命令,駐守在喜峰口,並未因為周遇吉的死而作鳥獸散,一直堅持到了大中軍前來接防之後,才全軍投降了大中軍,並且他們的全部沒有被大中軍解散,而是被肖天健下旨保留了下來,單獨編為了一營,歸入到了劉耀本麾下的近衛軍之中,賜名為周遇吉營,並且下旨將此營永久保留下去,以此作為對周遇吉功勞的表彰!以後凡是編入這個營的人,全部都會由他們的前輩,將周遇吉孤軍死守喜峰口之戰,傳給這些新兵們,使得能入此營之人,都為此感到非常榮耀。

這在大中軍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畢竟周遇吉代表的是大明的一支軍隊,他死前始終是忠於大明朝廷的,死後大中朝卻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一個屬於大中軍的部隊,這種事情在大中軍之中,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使得周遇吉自此永享榮光,也成為了後來大中國的一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而阿巴泰和豪格,則是在後來才知道了鎮守喜峰口的明軍守將周遇吉,其實在他們撤走的時候,已經身負重傷,僅剩下了一口氣了,他們二人得知此事之後,都捶胸頓足後悔的腸子都快綠了,當時如果他們稍微再堅持一下的話,那麼便可能會攻破了喜峰口,可是最後一刻,他們卻選擇了退縮,以至於招致了後來的失敗,後來二人自己勸自己,說這也許冥冥中也代表了天意,以此來安慰自己罷了。

第五十一章 中路軍

周遇吉在喜峰口力戰身死,雖然令人遺憾,但是他的死卻具有著非凡的意義,他僅以少量兵力直面數萬建奴大軍,不但守住了喜峰口,而且殺傷建奴軍不少兵將,最重要的是他拖延了阿巴泰和豪格的右路建奴大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