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形成之中的第五個集團由能源供應國組成,它們看到世界正在逐步減少使用礦物燃料。如果它們將財富投資於技術推廣,並因此將自己定位為綠色國際環境中的贏家,那麼它們可能會推動這一轉型;但是如果它們企圖抬高價格,並在轉型過程中趁機大撈一筆,就可能會破壞這個過程。
這就是氣候變化的新國際框架必須運作於其中的大環境,它要在各種政治利益和經濟競爭交錯的情況下抑制氣候變暖。幾點重要經驗已經顯現。
美國的支援是關鍵,但是美國首先必須在國內政策層面加強共識,而後才能在國際層面令人信服地採取行動。克林頓政府雖然對減少排放的國際協定持贊成態度,但是卻最終沒能在協定的緊迫性問題上爭取到國內的理解,也沒能建立起一個聯盟使法案得以透過。儘管當時副總統戈爾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將氣候問題提升為國內的優先議程,但是工會的利益以及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批准過程中的政治因素卻最終打壓了政府意欲在環境問題上有所作為的雄心。因此,克林頓總統從未將《京都議定書》交給參院批准,因為他知道沒有透過的可能。布什總統在執政的大部分時間裡,並沒有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布什政府阻礙了氣候變化的國內行動,並且喪失了國際信譽,失去了在此問題上的國際領導權。沒有國內支援,美國就有可能阻礙國際共識的形成,但是它也將失去信譽,無法推動建立積極的議程。
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必須是全球氣候變化多邊框架的組成部分。即便它們的政府致力於實現提高能效和擺脫貧困的雙重任務,它們的經濟和人口增長還是會增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需求。多邊體系必須既照顧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關切,又要認識到它們在不斷加重全球變暖狀況。氣候變化多邊框架要逐漸使發展中國家參與進來,並幫助它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即便工業化國家採取果斷有力的措施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可能還是會迅速增加。可能出現的最壞情形是,投資流向了那些正在迅速成為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國家,導致排放的淨增長。
抑制氣候變化(8)
弱制度能力降低了國際社會抗擊全球威脅的能力。《京都議定書》的問題是其內部機制出發點很好但結構不佳,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就是最為突出的例子。該機制提供了成百上千萬美元的物質激勵,鼓勵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啟動綠色專案,但是很多專案可能在沒有任何激勵措施的情況下也同樣會啟動。38此外,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內部處理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的機構和組織不斷繁衍,導致了混亂和重疊。聯合國組織結構過多,但是資源又太少,它們應對的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但是相互之間卻幾乎沒有協調,也不分享資訊。39更有效的氣候架構必須區別各種組織的角色,提高它們的運作效率,改革或者解散那些被證明是效率低下的組織,而對於那些有前途的組織要加大財政支援力度。
私營部門是資本和技術的儲備庫,全球和國家層面的制度安排都要用好它。很多世界上最大最強的跨國公司現在都支援節能減排行動。大陸石油公司(Conoco)最近公開將礦物燃料的溫室氣體排放同全球變暖掛鉤,並遊說聯邦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40六個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公司宣佈成立供應鏈領導聯盟,要求它們所有的供應商公佈各自的碳排放水平資料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41各行各業的公司,如沃爾瑪(Wal…mart)、通用電氣(GE)、殼牌(Shell)、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陽溢軟體(Sun Systems)等,都呼籲採取國家立法,42制定適用於美國各行業的明確和共同的指導方針,激發節能和技術創新。美國有50多個大型金融管理公司,包括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和加利福尼亞州公共僱員養老基金(CalPERS)(全國最大的公共養老基金,資產達2300億美元),都已經加入到了不斷擴大的倡議團體中,要求美國進行國內立法抑制碳排放。43在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建立穩定的法規和碳定價體系,因為這樣能夠減少風險、穩定投資基礎。
非營利部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分析報告、提高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認識程度和關注度。在每一次《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國際會議上,非政府組織都聚集在一起,仔細審查會議程式和事項,給國家施加各種壓力,如要求它們減少排放、保護雨林,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