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說,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
百姓飢餓,國家不存,這是大秦會滅亡的根本原因。
公子說,秦律嚴苛,雜稅繁多,勞役繁重,這是在抽大秦的釜底之薪。
公子說,科技為興國之要,而發展科技的關鍵在於人才,百家學說皆有所長,對大秦興盛發展都有作用,
而讀書、認字,學習術算,以研究上到日月星辰等物體運作之理,下到微塵、毫芥的粒子組成原理,都極為重要,這是大秦未來能走多遠的關鍵。
當日,臣聽到了這些學說,便已經驚為天人,
公子的目光所向,遠超過大秦上千年,
如此公子站出來,在當時的老臣看來,實乃大秦之幸啊,陛下!”
始皇今日是第一次系統的聽到了贏長生的整體的救秦、治國的理念,
儘管已經接觸到很多次了,他心中仍不可避免的生起波瀾,
那個逆子,為何能看事物看的如此透徹?
而李斯還沒說完,
“陛下,當時老臣聽的目瞪口呆。雖然聽的懂公子所講,也相信他所言是對的,
但老臣卻不知道在公子口中,這大秦內憂外患即將滅亡,要如何拯救。
殊不知,
公子不過短短几句,便讓老臣茅塞頓開。
當時,公子提出三策:一,重整民生。退兵還農、退役還農,廣積糧,強民生,此為國本,當為首要。
二,收縮武備,放棄函谷關外原本六國之地,將現在的武備收縮回來,類似於將拳頭收回來,先強化自身肌肉,等待更好的打出去的時機,
三,廣納賢才,招攬百家,全力發展科技。”
聽到收縮武備,要全面放棄函谷關外的六國之地,始皇不悅地皺了眉頭,
他事到如今所見、所聞,已經深知贏長生做的要超出之前的大秦國力太多,他也願意相信贏長生的決定是對的,
就是將他打下來的江山,再次讓出去,心中有所不爽,
而另外兩點,也都是否定他在位時定下的國策,始皇也同樣臉色不喜,
但他也沒有打斷李斯,而是認真聽下去。
“陛下,當時老臣是極力反對的,認為十三公子只是空有理論,若沒有辦法拿出他支援這幾個理論的真東西的話,
即便是放棄關外的江山,也不過於事無補。
直到後面,
老臣見到了紅薯...”
紅薯!
聞言,始皇精神一振。
“公子說,民以食為天,吃飽飯是百姓安居樂業、不思造反的最根本源頭,
所以,他拿出了畝產四千斤的紅薯。”
始皇目光露出迷茫,這道理說起來簡單,但畝產四千斤的東西,說拿就拿出來?
“那個逆子,可有說,這紅薯出自何處?”
始皇難得插嘴問了一句。
“陛下,老臣之前也問過,十三公子說他也記不清了,好像是在山中見到了類似的這種紅薯藤,將之採了回來,培育出來的吧。”
始皇緩緩點頭。
“不止紅薯,當時十三公子帶老臣第一次來這個莊園,看到的是那些個能在冬日種植的暖棚,暖棚裡面是一畝畝的紅薯地,
他說,這些是用於給那幾百萬勞役和幾百萬返回函谷關的舊秦民夏日種植的種子,
從那一刻起,老臣心中就服了。
公子胸中的天地,他對於治國的規劃或許早在多年前便已開始,這已非是老臣所能想象。”
始皇緩緩點頭,
紅薯,從山野中發現,採摘,回來培育,再到發明冬日暖棚,緊急種植,趕在大秦出事之前拿出來,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操作,若是換了其他人,每一步可能都需要花上個十數年時間,
單是拿出紅薯這一點,那個逆子就已經算得上潑天之功了。
“後面。
公子說秦律嚴苛,只會激起百姓恨國憎君之心,所以他提出了新的法度,以儒法結合為基礎,公子提出依法治國、以民為本的秦民法典,
此法典由公子口述,老臣帶著將之整理成冊的,
此法一出,百姓的地位大大提升,雖然那些百姓未必懂得這其中的道理,
但那些百家之士卻懂,他們見到這法度之後,紛紛覺得大秦出現了明君,
這才在扶蘇公子的邀請之下,百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