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姓查,名文斌,是一個荒野道士。”查文斌並不打算隱瞞,他直接說道:“前幾日有個小夥子莫名在墨林水庫丟了性命,我懷疑是跟那水庫有關,時隔這麼多年,這座水庫再次出現殺人的事件,我想呂老先生不願意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但是此事人命關天,恐怕還會有更多人陸續遭劫,還望老先生能夠看在佛祖的情面上,知無不言,當然在下會恪守承諾不將老先生所言向外透露半個字。”
聽完這席話,呂梁靠在沙發上輕輕的嘆了一口氣道:“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的,也罷,你這人的名聲我倒是聽過,有不少同僚告訴我安縣有個查文斌算命卜卦很是準,我也曾想過找你來幫我瞧個陰宅,但聽聞先生已經不再過問世事也就沒有好意思再去打擾。這件事說起來那就有點話長了,那還是在永太公社的時候……”
我所在那個小鎮位於安縣的西部,是一個兩省三縣的交匯處,相傳在很遠的古代就設有驛站在此,也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經濟發達的小鎮子,主要做一些過路客的買賣和商品集散的生意,現今還依舊可以見到五代十國之前的一些歷史遺蹟。
在清末那一場運動中,小鎮的原住民幾乎被屠殺殆盡,倖存的一些人也都散的散逃的逃,後續一些外來逃荒的又陸續過了落了腳,所以在這個小鎮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村與村之間的方言各不相同,大抵是因為那時候逃荒都是以村為落腳點,也就形成了一個縮小版的民族融合。
建國後,此處便被設為鄉,在1958年又成立了永太公社,也就是那一年,公社開始了集體經濟建設,墨林水庫便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開始建造的。
呂梁是建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當年這種學生可是搶手貨,本著支援當地經濟建設的精神,他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安縣從事水利工作,58年永太公社成立後呂梁作為當地配合上級部門的技術人員與其它十一人一起扎進了墨林水庫工地。不過與資料上略有不同的是,餘下的十一人並不是作為民夫角色,而是實打實的年輕技術人員。
這一批技術人員說起來都是呂梁的弟子,其中不乏一些大學生還有當年非常吃香的中專生,他們的平均年齡才二十出頭,正是青春年華大好的時候,當時這一行十二人主要任務就是配合外加實習。大型水利專案人才的缺失在當時是普遍性的,呂梁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很重,而這些年輕人也都十分珍惜這個機會,要知道這項工程當時對外是處於絕密的!
“5813號,”呂梁說道:“這就是你們口中墨林水庫的任務代號,是不是聽上去有些意外,我也是到了工地上才知道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水利工程,公社裡的任務僅僅是為那活躍在工地裡的兩百多人提供後勤保障,而關於人力方面他們則沒有被需要的地方。”
呂梁一到了工地就被告知他們需要紮根在這裡一直到專案結束,並且每個人都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協議的內容是不能將發生在5813號任務中的具體工作向外透露半個字,等到工程結束也統一向外宣稱僅僅是普通的水利工程罷了。那些忙活在工地上的二百多人都沒有名字,他們互相之間以編號來確認,從001一直到235,每個人的衣服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編號。這些人葉都操著不同的口音,似乎來自於天南地北,不過清一色都是二三十的青壯年,他們極少與前來工作的這十二個本地公社人交流,大家都有分配到自己的工程帳篷,而呂梁的人主要工作是測繪,他們需要每天把測繪工作報告跟那個代號003的人進行彙報。
呂梁並不是第一批到達的,在他們之前這裡就已經開始動工,領導模樣的人指著那一片原本就存在的水域告訴他,在不久之後這裡便會有一座巨大的水利專案拔地而起,到時候整個安縣的人民就再也不會缺電了。而隨著每天不停有手推車裝著混合著人骨的泥土開始出現的時候,墨林鎮原本的歷史也就開始慢慢的在水下浮現出來了,越來越多的老遺蹟被人從那些荒廢的林子裡刨了出來,每天還有一些不穿工作服的人把打著封條的金屬箱子向山外運送。
工地進行著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採取連坐制,每天都要上工下工點名,幾個主要的出口處也都有人把手,沒有001的批條據說連個蚊子都飛不出去。時間過的很快,一晃就是半個月了,按照原先的設計,水庫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容,還要深挖,半個月的排水是連續不斷的,工程人員在上游修壩攔住水源進行引流,而數十臺柴油抽水機則把原先那口太極水塘裡的水往外抽送。到今天呂梁說起水位見底的那一刻還有些激動:
“那是在上午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