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章 :馬安鎮

這件案子曾經在浙西北轟動一時,1984年深秋,浙西北的山區早上落葉都會泛著一層白霜,在距離洪村約莫四十公里有一個馬安鎮。當時的安縣號稱是浙江的西藏,而這個馬安鎮恐怕就是安縣的西藏了,此處極是不偏僻,交通諸多不便,村民們要趕個集市得雙腳走上二十幾裡地才能見到公路。當然,這是那時候的馬安鎮,現在的馬安鎮已經是著名的旅遊景區了。

馬安鎮在幾十年前曾經就非常有名,在我小時候,小夥伴們經常會聽到的兩個傳言,一個是大人們恐嚇不聽話的孩子:再吵就把你丟到馬安鎮去,還有一則傳言就是馬安鎮的人到某某村來了……

從這兩個傳言裡,大傢伙估計就有些明白了,這地方肯定不是有什麼好名氣,要不然怎麼的能嚇著熊孩子們呢?根據《安縣》的縣誌記載,原本馬安鎮是沒有人居住的,在上世紀初期,中國曾經爆發過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大規模傳染病,也就是麻風病,這種病的傳染性極強<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得了麻風病就往往意味著死亡和傳染,因此,由政府出面,把麻風病人統一安放到偏遠的地方集中管理,其實也就是隔離。

在那時候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隔離地帶,麻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並不會立刻致人死亡,而且流行性傳染性都極強,各地麻風病人的數量都十分驚人,這些病人在隔離區自生死滅,慢慢地也就形成了“麻風村”。

談到麻風村,這個名字是不光是中國獨有的,在卡介苗出現之前,全世界對於這種病毒都沒有有效的控制辦法。幾乎全世界的麻風村都是與世隔絕的,跑出村子的麻風病人會被當作兇手擊殺,他們被剝奪了社會屬性,也同樣被剝奪了自由和尊嚴。簡而言之,麻風村就是一個雷區,外人不會進去,裡面的人也不會出來。

馬安鎮的前身就是麻風村,三十年代,有一個歐洲傳教士來到了浙西北,兵荒馬亂的年月,那個洋人傳教士相信他的上帝會眷顧那些可憐的麻風病人,於是他把《聖經》帶進了馬安鎮。在那裡,已經失去了希望的麻風病人透過宗教找到了精神的支柱,於是,馬安鎮也就有了整個浙西北的第一座教堂。

聽聞那是一間佔地兩畝的雙層石木結構的建築,帶著北歐風格的斜頂和拱形的彩色玻璃,高大的十字架上經常停留著過往的老鴰,每逢有人死去,那個傳教士都會為他吟誦聖潔的詩歌。

根據《縣誌》的記載,當時的麻風村一共陸續關進去一百三十多人,到了解放後為了統一地名和人口普查,外界才開始第一次跟麻風村有了接觸。聽人講,到50年的時候,麻風村只剩下三十多人,這些人或許是有抗體的,或許還在潛伏期,其中包括那位洋人。

因為涉及到外國人,新中國對待老外自然是有自己的政策,不過那位傳教士卻說,這裡一天被隔離他就一天不會離開,他說主不會拋棄自己的信徒,他也不會拋棄這裡的村民。聽這意思還頗有點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意思,大約也是為這個傳教士偉大的國際革命友情所感動,當地政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把這個老外的情況給上報,反正那地兒誰也不會去。

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國又來了一次麻風病的襲擊,人們自然就聯想到了那個深處大山裡的麻風村,於是政府有一次組織人手進去調查。只不過這一次進去的時候,整個村子已經空無一人,聽參與調查的人說,在那間教堂的後方發現了一塊墓地,數了數大約有一百多個十字架,估摸著當年那些麻風病人大約是全部都死了。他們也沒有找到那個傳教士,不知道那個洋人最終是走了,還是也一起病死了,只留下一個偌大的空蕩蕩的村落和那個孤零零的十字架。

又過了五年,到了六十年代初期,那時候的安縣還是比較落後的,尤其是安縣人民醫院正在整修,病床嚴重缺失。而當時最讓醫院頭痛的還是精神病科室,得了這種病的人尤其受不了嘈雜的環境,病人也極容易偷跑出去鬧事。在接連發生了幾起事故後,醫院終於是下決定要單獨把精神病科室獨立出去,專門找一個地方看管那些住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可是,那幾十號病人放哪裡呢?左思右想,當時就有人提議,那個麻風村已經空置很久了,聽說當年那個洋傳教士還在那裡修建了不少設施,要不索性搬那個地方去過渡一陣子。

這絕對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安縣精神病院開始掛牌了,為了消除家屬的疑慮,還特地把那個地方改了個名字叫作馬安鎮。花了一段時間進去消了毒,政府也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