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兵。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賈詡曰:“不可追也,追之必敗。”劉表曰:“今日不追,坐失機會矣。”力勸繡引軍萬餘同往追之。約行十餘里,趕上曹軍後隊。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劉表疑慮,不肯同往。繡乃自引一軍往追。操兵果然大敗,軍馬輜重,連路散棄而走。繡正往前追趕。忽山後一彪軍擁出。繡不敢前追,收軍回安眾。劉表問賈詡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也?願公明教我。”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這一小段也是比較多人喜歡談論的。大家都比較喜歡談論這成與敗之間的微妙。有時候有些事情自己去做就不成功,可別人比自己差勁的去做卻成功了,真氣憤!呵呵。。。可現實就是這樣,有些東西或環境、情況已經變了所以成功,所以失敗。我們做生意,大家都是做同一個市場,可為什麼有人的生意那麼好,有人的那麼清淡?是不是市場的瞬間變化,我們沒有把握好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我也都應該好好的想一下這個問題,做個好的方案出來。這也作為我們《生吃三國》第十八回裡面的一道課外作業吧。
嘉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高祖惟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擒。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當之!” 把這長長的一段話弄出來,也沒什麼好多說的!但這對我們創業者,對我們的生活還是有很大的指引作用的。這十勝十敗,我們有時候不經意就踩了過去。所以,特意把這塊豬骨頭提出來!其他不說,繼續往下看:荀彧曰:“郭奉孝十勝十敗之說,正與愚見相合。紹兵雖眾,何足懼耶!”嘉曰:“徐州呂布,實心腹大患。今紹北征公孫瓚,我當乘其遠出,先取呂布,掃除東南,然後圖紹,乃為上計;否則我方攻紹,布必乘虛來犯許都,為害不淺也。”操然其言,遂議東征呂布。就這樣把戰火引到了呂布身上!其實,這是遲早的事情了!曹操是要滅呂布而不是用呂布。象呂布這樣的大將,三國裡面是數一數二的,可曹操從來都沒有想過用呂布,只想把呂布給滅了。可誰敢用呂布呢?呂布的所作所為等於是為自己挖墳墓。樹敵太多了,三過裡面還能找到哪幾個不是呂布的敵人呢?唉,可憐的呂布。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惇在這一回裡的形象,用強悍也無法表達準確的。這也是夏侯惇一生戎馬最輝煌形象和讓人每一個細節都記在血液裡的一戰了!在以後的戰役中,就很難再見此大將往日的風采與神威。多多少少都因為這一戰失去了左眼所致。生活,有時候的無奈與戲劇化,讓我們無從釋懷!
殘酷的現實,無奈的社會,我們到了睡覺的時候就關門、關燈睡覺吧。
《生吃三國》第十八回,把思考交給睡眠,恢復黑暗!
BEMBEN CHAN
2007年8月30日星期四 2:25分 。 想看書來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