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僧人更堪當諾貝爾和平獎。”他用越南語、英語和法語寫過八十多本書。他的著作由於關注人類的心靈苦難和療救,加上他對佛法詩意的表達,被譯成三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兩度進入前十名,長期暢銷不衰。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模組二:佈施,用生命來影響生命(7)
一行禪師以教導“正念禪”而聞名歐美,受到當地人的青睞。日前居住在法國西南部的禪修中心“梅園”,同時也奔走世界各地領導“正念生活的藝術”的禪修活動。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模組三:做正確的事情為自己負責(1)
一、以戒為師
現時的快餐文化都在號召人們要去追尋自由,似乎可以隨心所欲,沒有限制的人生才是終極的追求。確實,誰都喜歡過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尤其是小時候在父母的打罵呵斥之下,最嚮往、最渴望的就是快快長大,快快獨立。再也無須理會被人管教的滋味。不過無拘無束慣了,更容易無法無天。而一旦開始無法無天,就基本上和人這一撇一捺再沒什麼關係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在現實中,隨時都有很多規矩在約束著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似乎對這些規範有一種天生的抵抗力。就比如闖紅燈這個案例,似乎男女老少、不管你的職業、學識、社會地位有什麼區別,只要自己覺得沒有危險可言,一個個都會很習慣成自然的,雄赳赳、氣昂昂大步直闖禁區。就在最近幾天,上海剛剛曝出一個女碩士生闖紅燈後不服警察規勸,向執法人員大打出手被拘留十天的事件。這一不小心成了有史以來在上海灘闖紅燈被拘留的第一人,在全國應該也算是罕見。
看來守規矩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在長大成人融入社會之後,好的習慣很難掌握,而一些錯誤的觀念和習氣就像電腦病毒一樣極易被複制和傳播。還是以闖紅燈為例,有時你想遵守一下交通規則,在路口耐心地等待,但是看著理直氣壯往前衝的其他人把你當作異類的目光,彷彿覺得自己做的是件錯事而不是件好事。然而這也很正常,因為真理總是站在少數人這一邊。
釋迦牟尼佛在世間弘法的前期,並沒有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來制約他的信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發現,如果沒有一套合情合理的規範來降服人心,再神聖的真理也難永存。如此,在佛陀將要告別眾生的時候,親口擬定了一些教戒作為延續佛法的重要規條。戒法不僅是躬行實踐的方便門,更是續佛法脈的動力。因此,釋迦牟尼佛將入滅時,阿難尊者請示釋尊:“佛在世時,弟子們以佛為師;佛滅度後,當以何為師?”佛陀回答:“以戒為師。”
“任何一種成熟形態的宗教都會有一套以至上之神的名義確定起來並透過賞罰喻示來保證實行的倫理體系。因而宗教律法和道德對人們的行為發揮著強大的規範功能。這一功能透過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戒律的神聖性來實現。”佛教戒律的社會控制功能正是透過其本身的神聖性來實現。由佛教戒律本身的神聖性造成對佛教信徒個體的雙重約束:一是規範與引導,二是懲罰與威懾。
佛教戒律實質上是以內部立法的方式,要求信徒必須自覺遵守的一種行為規範,以此表達對佛教的虔誠信仰以及用來標誌信徒自身的德行。因此,遵守戒律對佛教徒來說不僅具有一種神聖的義務感,而且還具有一種神聖的權利感和神聖的欣慰感,所以能以一定的自覺程度來遵守戒律,對於虔誠的信徒尤其如此。許多虔誠的佛教徒成為道德自律很高的模範——不論歷朝歷代,高僧大德從來就為世人所景仰。
佛教戒律以信仰為基礎,遵守戒律是修持佛法、獲得解脫的重要保證。《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佛教信仰者首先得遵守戒律,“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仰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只有在持戒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得定生慧。周叔迦(注1)在《戒律的意義》一文中道:“沒有嚴肅的戒律生活,也就得不到真實禪定,因而也更得不到真實的智慧。所以,戒律,是求解脫者所必然要踐行的。”
經雲眾生“無明為父,貪愛為母”,人的慾望無所不在。為治眾生無窮無盡的慾望,佛陀制定了條文繁瑣的戒律(如比丘當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戒),幫助弟子從慾望中解脫出來。印度偉大的譯師鳩摩羅什(注2)所譯《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將慾望比作心猿意馬,將戒律比作轡勒,“心馬馳惡道,放逸難禁止。佛說切戒行,亦如利轡勒。佛口說教誡,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