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在更大的範疇內進一步思考這個故事,我們來比較一下強生的股價和公司收益。1993年公司被預測的每股收益為美元,1995年為美元,並分別給予12倍和11倍的市盈率。未來的收益總是很難預測,但強生公司的每股收益在過去總是很容易被預測到。所以,如果這些預估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公司的股票顯然很便宜。

在1995年,市場股價的平均市盈率為16倍,而強生股價估值卻僅為11倍市盈率。可見,強生公司的估值明顯優於市場平均水平。這是個了不起的公司,各項指標都很出色,不斷上升的收益和銷售額,還有光明的前景。但儘管如此,股價還是跌到39美元左右,並且在年報公佈的幾周裡股價更是跌到了36美元。

確實難以置信,但你很自然得到一個結論:股價的下跌與強生公司本身毫無關係。公司沒有任何問題,究其原因是投資者對“健康護理的恐慌”問題的擔憂。在1993年,美國國會討論了各種健康護理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克林頓政府的提案。投資者們擔心,一旦克林頓政府的提案透過並立法,健康護理行業的公司會因此遭殃。因此,投資者大量拋售強生公司及其他健康護理行業的股票。整個行業在此期間遭受重創。

如果克林頓政府的方案透過,整個健康護理行業將會遭受打擊。但強生公司遭受的影響卻小於那些典型的健康護理公司。在年報的第41頁,你能發現強生公司超過50%的利潤來源於國際業務,而克林頓政府的提案對這些業務幾乎毫無影響。並且在第26頁上你還能發現公司20%的利潤源於香波、急救綁帶和其他與藥品無關的消費產品,而藥品類產品才是克林頓提案改革的重心。不管怎樣,民眾所擔心的那些利空事件對強生公司影響有限。

閱讀強生的年報不超過20分鐘,就能決定在美元左右買入強生公司股票是10年間最好的交易之一。強生公司的故事並不深奧,即使你不是全職專業投資者,也不是一個哈佛商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你也一樣能夠發現其中的機會。

公司的股價在下跌,而公司的基本面在改進,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購買訊號。如同耐克的案例,你也不必急匆匆地去購買股票。1993年年底,彼得·林奇在《今日美國》雜誌中撰文推薦強生公司,此時股價是美元。在1994年春,路易斯·魯吉斯(Louis Rukeyser)在《華爾街週刊》上再次推薦強生,而那時股價比1993年下跌了7美元,為每股37美元。

事實上,7美元的下跌絲毫沒有影響彼得·林奇。最新季報告訴他,公司的銷售和收益正在上升,因此,故事會向更好的方向繼續發展。在更低的價位買入更多的強生公司股份是一個完美的機遇。

在1994年仲夏,彼得·林奇又再次公開推薦強生公司的股票。公司股價已經迅速升至44美元,但與其收益相比仍然低估。而到1995年10月,股價在18個月內翻倍並超過了80美元。

強生公司股價K線圖(1993~1995年)

第3章 上市公司的生命週期(1)

上市公司的誕生

上市公司誕生的故事往往是這樣演繹的:有人突發奇想發明了一種產品,這個人不一定是一個重要人物,也不必是一個博士,甚至不一定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他可能只是一個在中學或大學中途輟學的學生。蘋果電腦就是由兩個大學中途輟學的傢伙創立的。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許多數十億美元經營規模的大型企業都是從廚房或車庫裡起步的。“美體小鋪”就是從安妮塔·羅迪克家的車庫開始的。她是一個英國家庭主婦,在先生出差期間她想找些事情來做,就自己製作了些乳液售賣,結果卻開創了一個在世界各地有900多家分店的護膚品王國。

第一臺惠普電腦是在戴維·帕卡德的車庫裡製造出來的;而第一臺蘋果電腦則是史蒂夫·喬布斯在他父母的車庫裡造出來的。由此看來,為了激勵更多的創新發明,似乎多蓋幾座車庫必不可少。

我們不妨更進一步來了解蘋果電腦的發展歷史。蘋果電腦創立於美國獨立建國200週年之後的1976年,現有11 300名員工,每年在世界各地銷售價值50億美元的電腦。然而,如果1976年沒有美國加州兩個年輕小夥子敏銳的眼光,世界上將沒有“蘋果電腦”這個品牌。

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一個是喬布斯,另一個是他的好友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喬布斯在當年只有21歲,沃茲尼亞克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