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擋駕問詢的,包括自己的次子宇文化龍。
天色已晚,這天並沒有特別引人注意可疑的事情發生。宇文化及不便再去尋劉文靜商議此事,只待來日在同他訴說。但宇文化及心中還是略顯不安,他是知道那郭衍的本事,郭衍在太子黨人中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智謀深遠的人物,其地位不亞於晉王府的軍情司指揮使劉文靜,是越王楊素手中的第一謀士。他二人商議的是什麼呢?桌案上的山形地圖?嗯?應該是秋獵圍場山區的地圖。他們對著此圖在密謀著什麼呢?不行。
想到這裡宇文化及忙對門外的護衛大喝一聲,“去把王德千戶給我找來,就是睡下了也得給我揪到此處,快!”
河東郡潞州府衙門。
裴世矩、裴蘊、劉炫、鄭旭、李景的文武聚在一堂,裴世矩手中拿著一封4天前由京城晉王府大司馬宇文述發至河東潞州的書信,這是一封整理了晉王殿下口諭的書信,有晉王楊廣的印籤。書信中詳細寫明瞭諸多需要潞州府配合的事項,今天剛剛收到軍師司馬裴世矩便緊急召集眾文武商議落實之事。
“各位,前日宇文成都和伍雲召二將領軍前往太行山招募群雄成功後返回我潞州作短暫停留歇息,你我皆知現在太行山方圓數百里已為我晉王殿下所有。這是晉王來信,上書欲將太行山作最大開發,以作為我晉王殿下以爭天下的重要基地,太行山與我河東緊鄰,期間涉及諸多我河東配合事宜。各位可傳看此信。”說罷,裴世矩將書信遞與就近的晉王府主簿裴蘊。
“殿下信中說到以我河東郡人力、物力及財力大力面向太行山區輸送,以便在3年內將太行山區打造成集軍事、經濟和後勤基地,地位不亞於現今河東。其中,在軍事上的配合是由河東郡提供不少於10萬人軍隊的配給,含盔甲、軍械和糧食軍餉;經濟上的配合則是暫停河東流民的收容安置,今後的流民百姓不論男女皆送往太行山區安置,以增加其人口戶數,總目標是移民達到85萬戶。在這些百姓尚不能自給自足前,所需糧食需要河東支援;後勤建設上則要求我河東將土豆紅薯作物支援太行山區並調撥熟悉栽種的農戶數千人入山教習山民耕種。以上三事,大家都議一下吧!”在眾人正傳閱書信時,裴世矩不慌不忙的對大家說道。
“裴大人,下官主管河東民生髮展,這三件事中均涉及民生部分。既然晉王千歲拿下了莽莽太行山這塊巨大的無主之地,就當全力進行開發,這對晉王千歲今後定鼎江山社稷有著巨大利益。太行山共19寨,北至燕雲,南至中州,向東可直擊冀州平原,西則與我河東聯為一體,正如晉王千歲書中所言是一塊能養民、儲糧、屯軍,進可攻,退可守的寶地。我河東現今制販解鹽、糧食、解池海貨等,也已積累下足夠支援太行山基地建設的錢餉,足可支撐殿下所需的成軍15萬的目標。另,河東流民經過數月徵募現已與所開發土地基本飽和,每天再有過往流民便可直接送往太行山區安置,所需糧種、農具、耕牛等我部全力支援。”裴蘊言語清晰的向與會眾人闡明瞭自己的態度,說完便看向自己屬下重要的幕僚從事鄭旭,有一種徵詢他意見的意思。鄭旭眼見自己的主官看向自己,忙起身不慌不忙的補充說道:
“從目前我潞州河洛倉倉儲情況看,已經達到了千歲殿下要求的儲糧500萬石的目標,其中多以土豆紅薯為主,蕎麥等原有倉儲大部與北地、中州、冀州等地販買或換取了馬匹、農耕器具等。眼下秋糧即將打下,預計又將收穫不少於200萬石的糧食。故此,可以將倉儲時間最久的那部分糧食估計100萬石發往太行山,一部分可作種擇地耕種,一部分可作軍民口糧可度過今冬無虞。還有千歲爺特別提到的往太行山運送馬匹一事,現如今北地草原各部落因寒冬將至,馬匹牛羊若不與我交換物品,也是凍餓而死,故不要說輸送太行5萬匹戰馬,就是10萬也是極易之事,倉中的幾十萬石陳谷蕎麥等即可換回大量良馬。”鄭旭補充的很詳細,各項資料不由得人不信。引得裴世矩等眾文武頻頻點頭,座中各大將更是喜上眉梢,誰不想多帶騎兵啊!
“軍師各位大人,我解池鹽場現今已擴大數倍,除了每月定量交付京師府庫部分外,每月在不影響現有收益情況下可增產2萬斤鹽,用此滿足太行山百姓軍兵用鹽並非難事。另,我鹽場所屬的海產場亦可調撥海帶、海魚等數十噸增援山區。”劉炫這時發言就自己所管轄的解池鹽場產鹽一事做了彙報。
“好,既如此,做好準備,河洛倉準備調撥100萬石糧食入山,軍械庫準備先期調撥2萬套軍械盔甲入山,後續要量著府中軍械處限期打造,隨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