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一回 宇文述點撥高熲 見皇后王黛獻書

長安城三清觀。

出塵和仲堅兩人專程前來看望師叔袁天罡,此時,三人正在就昨日天象突變一事進行著探討。

“袁師叔,東方天象異變主將天下大亂。如晉王殿下堅持開掘永濟渠勢必今冬開始動工,工程量巨大,且該渠正處大隋東部,這天下大亂真是由此渠引發的嗎?可有解法?”出塵向袁天罡求教道。

“前些日子貧道這裡來了為居士名喚李靖,他也推算出明年春夏之交天下將亂,是故從中原投往晉陽避禍。貧道曾對他言說當今晉王乃是真命天子,他卻說,晉王是播下戰亂種子的元兇。呵呵!出塵賢侄你以為李靖之言如何?”袁天罡答非所問的反問著出塵。

“袁師叔,那李靖居士弟子倒也相熟,弟子與師兄受師祖之命護佑晉王殿下已一年有餘,以弟子看,晉王殿下絕非濫殺之人,相反此人心繫百姓,仁義播與天下,且心胸廣闊,抱負遠大。他曾言:方今天下,諸侯藩鎮割據,只圖一己之利,養軍備戰,不思與民休憩,更與朝廷中央貌合神離,使上情不能下達,各自為政,天下名為統一,但實為分治。晉王立志重整江山社稷,開掘永濟渠即是民用,讓萬民享交通便利;也為軍用,為運兵運糧之便,乃是使子孫後代受益的之舉。大破才能大立!弟子以為就算因掘渠導致天下分崩,晉王殿下也早準備,絕不至於使天下混沌不可收拾。”出塵答道。

“嗯!不錯,看來賢侄在道行上又進了一步。見識遠在李靖居士之上了,呵呵!”袁天罡舞動手中拂塵笑著對出塵說道。

“既然天降大任與他,便由他去了。患病之人只有下重藥猛藥才能重獲新生。這天下之亂起,亦是真龍騰飛之時!”袁天罡說著話時不住點頭。

這時,道童李淳風從門外進來,施禮後對袁天罡說道:“師傅,當朝丞相高熲大人來訪,說要見師傅。”

“兩位賢侄在此稍候,貧道去去就回。”說罷,袁天罡起身便隨李淳風出門而去。

來到前殿,見高熲一身富家員外的打扮,正在桌旁奉茶等候。見袁天罡到來,趕忙放下茶碗起身見禮。

“不知高丞相到此,貧道有禮了。”袁天罡稽首道。

“天師有禮了。”高熲趕忙也稽首回禮道。隨後,兩人各自坐了。

“天師,高某前來不為別的,只為求證一事。”

“丞相可是為天象異變之事?呵呵!我道家有言:天象變化卜人間禍福。既非人力可為,又何必自擾。順應天意說不定也非壞事。”

袁天罡說完後便閉目不再言。

高熲聽罷,沉思良久,突然兩眼一睜,雙目冒光,似有頓悟一般。

“多謝天師點撥,高某去矣!”高熲起身一禮後轉身離去。

“師傅何不明說與他,讓他在皇上面前一阻禍亂根源。”李淳風一直在旁邊伺候,見高熲只聽了自己師傅一句話後便離去了,便不解的問著師傅。

“何為禍?何為福?如身附芥癬需割除,短痛得長壽,反則短命,世間事皆同理,哪有對錯之分?”

李淳風聽了師傅一番教導後,暗思其理,不再做聲。

回到後堂,袁天罡又和出塵、仲堅繼續著話題。當袁天罡從出塵口中瞭解了晉王一段時間以來的作為後,不由得陷入沉思,其間還多次掐指運算。出塵、仲堅在三清觀用了素齋後便告辭而回。

這時,在皇宮文和殿文皇書房裡楊二正和文皇、高熲、宇文述、楊勇、楊素爭論著。

這場小型辯論會正是圍繞著開渠一事展開的。但辯論的前提卻是拋開了天象預示一條的,只就開渠得與失本身各說各理。

“陛下,若是開渠,動輒上百萬民壯,這所需費用極高,若是耗盡內府錢糧,如遇去年天旱之災,如何賑濟?是故,臣以為不動為好。”楊素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其反對的根本原因怕晉王因開渠成功後做大勢力,威脅到太子楊勇的儲君位置。

“父皇,兒臣也認為該放一放,待再過幾年,府庫充盈後再動不遲。”楊勇趕忙跟著楊素說道。

“高愛卿今日袁天師那裡有何說法?”文皇聽了楊素和楊勇的意見後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轉頭問著高熲,因為正是自己派高熲前去拜會的袁天罡。

“陛下,老臣午後見過了天師,天師言說順其自然,當多思開渠之利弊,天象變換與否不必多慮。”高熲輕聲答道。

“嗯!天師之言有理,天要下雨刮風打雷閃電既由不得人,便隨他去。只是越公說的極是,這耗費似乎太過大了,怕是這幾年的積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