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同賀若弼所說,在他的一番宣講之下,開渠的民壯中多有立刻應募為民軍者。一天下來登記成為臨時護渠民軍者達到了10萬之數,若是不停止徵募,輕鬆便可徵募到15萬人以上。可見依賴開渠而生的民壯是多麼珍惜自己這份工作。在開渠民夫中早有傳言說晉王還將到別處開挖更多渠道,私底下早有民壯相約繼續充當開渠民工。
來護兒和羅成將手下3000白馬義從老兵分散到民軍之中,每人管理30人,成為民軍的青壯手中武器便是開渠所用的各種工具:鐵鏟、鋤頭、尖鎬甚至扁擔等。最讓盧照鄰和來護兒欣慰的是,這些民壯原本在開渠時便一直接受的半軍事化管理,雖是倉促間組織起來的,但卻不顯混亂。
僅過了一天,出探軍情的焦方和伍魁兩人便探知了楊玄感義軍到來的訊息,匆忙收回探馬返回內黃城向盧照鄰稟報。
“哦?楊玄感叛匪距此還有不到60裡了,大致在2個時辰之後便到城下了。內黃城小不是叛匪的目標,我這裡不能在城中駐守不出,需到城外列隊阻擋叛匪到來。無論怎樣不能放叛匪到開渠工地上鬧事,若是被他激起民壯鬧將起來便無法收拾了。”盧照鄰對眾將說道。
“呵呵!老夫久未上陣了,不若讓老夫到陣前去會會楊玄感這廝,也許能勸得他歸降。”賀若弼起身豪氣的說道。
“老國公願上陣最好,至少能將叛匪大軍鎮住。就請老將軍準備,兩個時辰之後出城阻敵。另外來護兒和羅成將軍為老將軍左右護持,保護老國公安全。”盧照鄰對眾人說道。來護兒和羅成出列抱拳接下來任務。
接下來的一個多時辰裡,內黃城緊張而有序的忙碌起來。按照盧照鄰的安排10萬民軍分成20個方陣,整齊的排列在內黃城外的空地上。老將軍賀若弼匹馬持刀在最前,來護兒和羅成兩將分左右站在賀若弼兩側,三人虎視著前方漸漸出現的楊玄感叛軍。
楊玄感、朱登和李密帶領著5萬人馬,在探知到濟南軍已經搶佔了安德和平馬後才從隱藏的山中出來,在路上行了兩日後終於看到了內黃城的城樓。但是,讓楊玄感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內黃城外早已有所準備了。
“玄遂先生,你看內黃城外已有大軍佈陣,似在等待我一軍到來,難道我義軍偷襲內黃之舉早被人猜透?”楊玄感遠遠看見有大軍在內黃城外佈陣,這是他沒想到的,不由大驚道。
“玄感兄,看來楊廣那廝有高人相助啊!竟能在如此亂局中料到我義軍會來這內黃城。事到如今,也只能上前一戰了。”李密也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他萬沒想到自己這條毒計竟被人識破,好在遠遠看去對方人馬並不比自己這邊多多少。
“義父,登兒看他那裡兵馬穿著各異,不像晉軍,倒似一群開渠的民夫啊!”朱登眼尖早已看出對方破綻。
“呵呵!登兒說的極是,那佈陣之兵竟全是民夫,不足為懼,吩咐下去,全軍散開佈陣,向前出擊。”楊玄感看清了對方的陣容後,頓時笑了起來,全沒把這些臨時糾集起來的民夫放在眼裡。
在楊玄感三人的帶領下,5萬一軍緩緩上前,慢慢兩軍間隔只在2裡之地了。楊玄感抬起右手示意後面軍隊停下。
“楊家逆子,認得本國公否?”賀若弼見對方軍陣停下之後,便出馬高聲喝道。遠遠看過去,他已經認出了最突前戰馬上那人正是楊素之子楊玄感。
“大隋名將開國元勳賀老將軍豈能不識,恕小子甲冑在身不能下馬全禮了。”楊玄感也認出了對方出陣的乃是當朝宋國公賀若弼,這老將與自己父親在朝中平級,且同時受封國公的。
“既認得本公,某且問你,你楊家原本就是皇親,你父乃是當朝國公,因何反了自家江山?實不智也!不如懸崖勒馬下馬受降,看在你父面上,本公帶你回朝面見陛下,陛下仁慈,當會饒恕與你。”賀若弼大聲勸誡道。
“呵呵!多謝伯伯好意,且聽小子一言。方今天下因晉王千歲暴虐而亂起,開掘永濟渠令萬千百姓生靈塗炭,多有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某之起兵便為天下蒼生住有其地,食有其糧。更為清君側剿除晉王,還天下太平。再則,如今大隋天下藩鎮門閥林立,各方勢力各自為政,多有不服隋帝者,可見當今皇帝貌似清明實為昏君也!再說天下大亂,當有德者居之。若是伯伯認同小子之言,便放開大路,容小子率軍一舉搗毀已築之渠,驅散築渠民壯;但有阻攔,便請伯伯勝過小子手中銀槍,小子便降。”楊玄感一氣說完,言語中盡是叛逆之詞和對賀若弼老將軍的不屑。
賀若弼聽罷,頓時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