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段達。
隨著姬威的離席而去,這場酒宴便到了尾聲。隨後,不斷有不勝酒力者離席。當最後只剩宇文愷一人準備告辭時卻被楊素叫住。
“請宇文先生隨老夫到書房一敘。”宇文愷只得跟著楊素轉向後堂書房。
“宇文大人,方才所言似乎另有深意,這裡別無他人,不妨細細講來。”
“越公,下官以為禪讓之事久拖必然與我無益。雖中原亂戰表面上晉王一家對抗十餘家反王,但王爺也是知道的,中原諸王間表面團結,卻私下無不勾心鬥角。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諸王必然久攻不下,日久必生變故。晉王極可能最終獲利,那時,諸王滅,晉王淨得中原之地,收中原諸王之兵,兵精將廣,兵勢豈止百萬。待到那時就算聖上禪讓,我等也會顧忌晉王勢力,又怎敢貿然扶太子殿下登基為帝?”
楊素聽了不住點頭,一臉憂鬱。宇文愷所言句句在理,不由他不服。
宇文愷見楊素並未反駁便接著繼續說道:“但這中原大戰對我太子黨而言也確實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若是錯過了便斷無翻身之日了。”
“汝是說,趁亂奪位?一可號令天下之兵勤王;二可亂晉王方寸,使其勢力分崩離析,敗於諸反王之手?”
“越公,難道還有比此時更好的機會嗎?”
“但聖上若是全無禪讓之心,又當如何?難道行那宮廷政變之事?豈不惹得天下人不服,反為不美了。”
“越公,政變一事萬不可取,當思他法。”
“好了,汝之意本王已知,容本王細思,且請回府,今日之言你知我知即可,明白嗎?”
“下官明白,絕不會露出半個字的,下官告辭!”
宇文愷匆匆出了越王府後,往身後連看了幾眼,確定並無人盯梢,便急往自己府中而去。
黑暗處,兩個晉王府暗探見最後一名參與王府夜宴的宇文愷從府中出來後,便悄悄潛回晉王府向宇文述彙報去了。
與京城暗流湧動不同,此時的洛陽儼然已成了一個巨大的兵營了。諸王各自帶兵如約而至,楊玄感甚至直接棄了紅桃山寨舉所有嘍兵下山,為的就是在此次會盟討隋之戰中爭得話語權。徐茂公也陪同單雄信、秦叔寶等共計10員大將連同收攏的魯郡各府縣府兵8萬來到洛陽會盟,成為一股較大的勢力。只有最遠的江淮山陽公杜伏威帶著2萬騎兵最晚抵達。
當夜,由盟主王世充為地主的會盟晚宴在洛陽王府舉行,參與會盟諸王帶著各自的軍師、元帥們全都到場。
“諸位,果如徐軍師之言,如今已過半月時間了,我等諸王聯名奏摺如石沉大海般沒有音訊。好在,我等已有準備,今日總算悉數應約到場會盟。細數下來,我等眾王會盟之兵已達50萬,大將千員。今晚盛宴之後,明日便誓師出兵。來,諸位大王、將軍,本盟主敬諸位一杯。”王世充現在可謂是信心滿滿,豪氣勃發,舉杯就要敬在座諸王和大將們。
一杯下去,作為盟軍軍師的徐茂公起身說道:“各位大王將軍,明日午時出兵潼關,當先就此確定先鋒之將,不知哪位大王願作先鋒?”
徐茂公話音剛落,只見座中站起一人高聲喝道:“某滑州楚王楊玄感願請纓為先鋒,為盟主開路架橋直抵潼關城下。”
“哼!你才多少人馬,幾員大將,何能為先鋒?本王有元帥尚義明、軍師白順,精兵5萬願為先鋒。”曹州宋義王孟海公起身叫道。
“你---”楊玄感正欲爭辯,不料身旁李密連連拉拽他的衣襟,便不再去爭,憤憤而坐。
“既如此,本軍師便命宋義王孟海公為先鋒,明日午時先行,其他諸王人馬隨後跟進,到潼關城前聚齊。”
“好!先鋒一事已畢,今夜便可敞開一醉了,來,本盟主再敬諸位一杯。”
“喝----”宴席之上百餘人一同大叫一聲後,便開始各自相互將敬酒狂飲起來。
“玄遂先生,方才因何阻我去爭先鋒?”楊玄感並未濫飲而是放下酒杯小聲問著李密。
“玄感兄,何必去爭呢?我等會盟於此無非是要從中獲取利益,況且我等手上就這2萬人馬,若是失了,便再難有翻身之力了,需慎之又慎為宜。兄長沒見那徐茂公魯郡人馬近10萬,他那裡還有單雄信、秦瓊等猛虎之將,尚且不去爭這一時長短,還不是欲儲存實力,你我兄弟何必強出頭呢!”李密裝著舉杯喝酒擋住口型,一面小聲和楊玄感說道。
“嗯!先生說的有理,為兄唐突了,來,為兄敬先生一杯。”楊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