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將士們會心的歡笑聲。
楊二和李靖二人還未走進中軍帳,留守中軍的左天成便迎上前來稟報:“陛下,前往攻擊庫倫城的第13軍統制使楊公卿和兩位副統制張童仁、雷大同已在賬外等候。”
“哦?他們為何不直奔庫倫到朕這裡有事嗎?”楊二有些不解的看向李靖問道。
“陛下,想那楊統制使帶兵途徑肯特山以西不足百里之地,獲悉陛下就在這裡,豈能不前來拜見吧!若是不來便是大不敬之罪了。”李靖替楊公卿解釋道。
“嗯!也好,正好可就攻打庫倫城在囑咐三將一番,走~”
遠遠的楊二便看見楊公卿等三員大將穿戴工整的在中軍賬外站立等候,待楊二走近了,三將便一起上前拜見。
“陛下,第13軍統制楊公卿攜副將張童仁、雷大同在此等候陛下多時。”楊公卿拱手一揖說道。
“嗯!三位將軍隨朕進賬說話。”說罷,楊二當先走進帥帳坐了。同時,招手讓眾將也都落座說話。
“楊將軍,你13軍現在何處駐紮?”楊二率先問道。
“稟陛下,我13軍現在肯特山以西60裡處經過,全軍今日可抵達距庫倫城三百里處。”
“嗯!13軍現有將士10萬,庫倫城中韃子守軍也有6萬之多,這一仗並不輕鬆呀!將軍可有破城之策?”
“稟陛下,我13軍10萬將士多數是由原山東唐壁投誠之兵改編組建而成,軍中配有大量弓箭手,也配有少量轟天手雷。末將打算用軍中弓箭手在城下齊射,掩護火雷手攻到城門下,以火雷炸開城門後,全軍衝入城中與韃子守軍在城中廝殺。”
“唉!怪不得楊將軍,朕這兩年間只重視了北部、西部和中部戰區的將士換裝,東北部戰區因無戰事便耽擱了下來,以致將士們現在還在使用弓箭手以弓箭克敵。你這攻城一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13軍沒有威力強大的火器,裝備差,此戰法或可得勝,但必然折損過重。”楊二說到這裡停了下來,他在思考一個為13軍加強戰力的辦法。帳中眾將也都不敢做聲,只安靜的等著處於思索中的年輕君主。
“李靖將軍,肯特山經此一戰後實力大損,山上可用之兵只有原山上守軍8萬,且已被我軍火器威力嚇破了膽了,諒他只會防守不敢下山了。不妨從你軍中抽調4萬連弩火雷箭手和1千火器營擲彈筒手加強到對庫倫一役中,以免13軍傷損過重,你看使得麼?”楊二帶著徵詢意見的態度問著李靖。
“陛下,末將東路第6、8兩軍連弩箭手原本就多,不如調第8軍劉弘基將軍6萬將士,在輔以王伯當將軍的一隊火器營匯合第13軍去攻庫倫城。末將這裡只留第6軍8萬將士和謝映登火器營一部即可。有山下這條深水壕溝和阻擊高臺,足可當10萬雄兵用了。”李靖豪氣的大聲說道,說的帳中眾將一時間熱血彭拜,叫好不迭。
“好!劉弘基將軍、李道宗將軍。”
“末將在。”二將起身應道。
“午後你第8軍用完飯後,便隨楊公卿將軍前往庫倫城,全力配合第13軍儘快攻佔庫倫城。”
“末將領旨。”
“王伯當將軍。”
“末將在。”
“朕命你率一半火器營將士,多帶裝備隨同13軍去攻庫倫城,發揮你火器營擲彈筒的威力,轟塌城牆,大量殺傷韃子守軍,為全軍開啟勝利之門。”
“末將領旨,請陛下放心在此等候我火器營的好訊息吧!”
“記住,儘量使用火器攻城,進城之後儘量多使用火雷箭遠端殺敵,儘量減少我軍將士的傷亡。庫倫是一座突厥人的大城,城中韃子百姓,甚至我漢民百姓眾多,進城之後不可枉殺百姓,對順從者以攻心為上。若是一座死城便沒有意義了,明白麼?”
“請陛下放心,進城後,凡是放下兵器投降的韃子不殺,百姓不殺。”楊公卿答道。
“好!你三人有口福。李將軍昨夜一戰大勝,滅了韃子騎兵近十萬,中午全軍吃肉,酒水管夠,待用過午飯便去追趕部隊吧!第8軍和火器營也一道開拔。”
眾將聽了發出一陣叫好聲,氣氛輕鬆愜意。性急的單雄信早已等不及了,就在帳中叫嚷著立馬開席,眾將更是歡笑不已。
哈爾和林王城。
此時的王城儼然成了一個偌大的兵營了。原本守軍為頡利可汗的主力鷹師8萬精銳,又加上匆忙徵集的部落軍隊10萬,使得這座經營多年的突厥王城變成了一個重兵把守的要塞了。只是過多的軍人將城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