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這個貨幣改革,張居正的看法已經超凡脫俗了,但仍然受到了自身的官職、知識、眼界等方面的限制,並不是符合大勢所趨的,甚至會阻礙歷史的發展。
沈默的看法是,站在政府的角度,這項改革會帶來財政收入的增長,對經濟調控能力的增加等等很多好處。但站在國家和歷史的角度,這項改革其實是沒有必要,或者說多此一舉的。
他有充分的理由支援自己的判斷:
首先,什麼樣的改革才是有意義的?必然是針對社會自身無法調節的問題,所必須進行的改革才行。那麼寶鈔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嗎?從其本身,以及戶部的角度來看,爛到擦屁股都嫌硬的寶鈔,當然是這樣的。
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呢?似乎卻不是這樣的。縱觀中外歷史,都是因為社會流通中,缺少足夠硬通貨幣,才會出現紙幣,作為補充品甚至代替品。
紙幣為什麼最早在中國出現?從唐代,到宋、元、金皆有各種形式的紙鈔?不是中國人有先進的金融思想,而是中國向來不是金銀銅等貴金屬的產地,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代表價值的貴金屬便嚴重匱乏,不得不用紙幣來補充。
本朝立國後,更是長期面臨貴金屬極度匱乏,無法滿足社會生產和交換需求的‘錢荒’,由此形成了嚴重的通貨緊縮,嚴重阻礙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如果情況不變,那麼貨幣改革勢在必行,沈默會不惜代價,幫他推行一套可靠的貨幣體系。
但現在的情況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南美洲的開發,以及日本銀礦的大發現,世界的白銀存量極大豐富,雖然這些白銀都不歸中國所有。但在對外貿易中,中國處於無可比擬的優勢地位,大量的白銀透過貿易順差,開始源源流入中國,這時國內產不產銀,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作為本朝對外貿易的首倡者,以及市舶司的奠基人,沈默手中有最權威的資料,可以證明他的觀點——僅嘉靖四十四年一年,透過正常貿易,由馬六甲輸入澳門的白銀,就達一千四百萬兩,大約相當於永樂元年至宣德九年,大明王朝三十年鼎盛期內,中國官銀礦總產量的兩倍。這還不算從日本流入中國的,以及更多從美洲運抵香料群島,再運進中國的白銀。
而且白銀流入中國,並非僅有貿易一途,因為中國、日本、歐洲三地金銀比價存在較大差價,中國金銀比價為一比五到一比七之間;而日本的金銀比價為一比十二到一比十三之間;歐洲則為一比十到一比十五之間,只要將日本、美洲的白銀輸入中國套換黃金,即可獲利一倍以上。當然這種高檔的遊戲,只有少數幾家鉅商有資格玩,比如王直,比如葡萄牙總督……比如沈家。
總而言之,在白銀大量湧入中國,國家貨幣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積極推進確立銀本位才是正辦,至於大明寶鈔,就讓它繼續爛下去吧,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好了。
既然社會透過自身調節,便可將矛盾消化,那就沒必要再進行改革。如果這時非要改革,只是給朝廷增加負擔,給社會增添麻煩,給貪官汙吏創造中飽私囊的機會。
“而且就算你可以抑制住衝動不濫發?又怎麼保證繼任者不會濫發呢?到時候,你的一番好意,就要成為掠奪民財者的幫兇了!”當沈默將自己的看法,鞭辟入裡的講給張居正後,他看到這個深沉內斂的青年改革家,臉色明顯有些蒼白。
沉默,長久的沉默,一個在思考,另一個也在思考。
良久,張居正從沉思中醒來,端起茶杯,卻發現早就空了,沈默去拿茶壺,發現裡面也空了。
不想讓人進來,打斷自己的思緒,張居正阻止沈默叫人,目光��說耐�潘�潰骸霸詒抑品矯媯�頁腥夏閌俏業睦鮮Α!�
“不敢當。”沈默心說,你這表情,像要吃了我這老師。
“可你敢說,自己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場上思考,而不是為了某些人代言?”此刻的張居正,就像寶劍出鞘,寒光逼人,嚇裂宵小的狗膽。
沈默卻還是古井不波的望著他,淡淡道:“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鬼神捉弄,讓我來到了五百年前的故園,就算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理解,為了那點微茫的希望,我也願意把血肉之軀,獻祭個苦難多災的母親……
張居正不會理解這首詩背後,隱藏著怎樣的信念和悲哀,但他能聽出來,這是沈默在明志了,便沉聲道:“那請誠實告訴我,既然沒有行鈔的必要,那你為何要讓匯聯號,在東南發行銀票呢?”
“那並不是紙鈔,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