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恩斯坦和拜耳這對兄弟的關係,就是一處活生生的豪門恩怨、狗血大劇。沒什麼好說的,也沒什麼誰對誰錯,最起碼對於老伯恩斯坦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是這樣沒錯。
歐洲受基督教影響,那是連國王都在堅持一夫一妻制的。但是,與此同時,歐洲也在流行著一個名詞叫“情婦”。準確的說應該是情人,不管有錢有權的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愛養那麼一兩個玩一玩。老伯恩斯坦和拜耳就是這種畸形社會現象下的受害者,老伯恩斯坦是妻子生的,拜耳是情婦生的。一般人都會覺得他們是天生的對立體,註定要互撕三百回合,來迎合造成他們這種悲劇的源頭——渣爹。
但歐洲曾經的法律和傳統,一直以來還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意識——非婚生子沒有繼承權。
準確的說,為了防止家族財產被越分越少,所有的財產只會被大兒子繼承,其他子女只可能分到少量的遺產,未來如何就要靠自己拼搏了。
所以,作為一個性格有些懦弱的情婦,拜耳的母親在對他從小的教育裡,就從未給他生成過要和他大哥搶奪家產的意識土壤。
老伯恩斯坦在他母親的教育下,也一直沒把拜耳當做過競爭對手。再加之,拜耳和他的情婦母親一直生活在義大利,兄弟倆很少見面,這讓老伯恩斯坦對拜耳的感官其實還算不錯。最起碼比那些胃口大到想要弄死老伯恩斯坦的母親,讓自己母親上位,使得自己獲得和老伯恩斯坦一樣繼承權的野種好,老伯恩斯坦根本就沒把那些人當做過是自己的兄弟,哪怕只是口頭上。
拜耳是這一殊榮的唯一獲得者。
可惜,好景不長。
義大利作為法-西-斯主義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始變得極端古怪的歐洲國家。拜耳因此早早的就和德國這邊的父兄失去了聯絡,後來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不為人道也的心酸代價,才逃到了美國。性格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膽小懦弱,變成了衝動易怒。
前面說過了,拜耳和老伯恩斯坦失散後,又在美國奇蹟般的重遇了。
而拜耳和老伯恩斯坦失去聯絡前,互相寫過的最後一封信,便是老伯恩斯坦即將和一個教養很好的猶太女孩結婚的訊息。
拜耳沒被邀請出席婚禮,所有的非婚生子都不被允許出現,老伯恩斯坦特意寫信來的目的就是和拜耳解釋:我是拿你當兄弟的,也很想邀請你來參加我的婚禮,可是一旦我開了你這個口子,其他人就也會理直氣壯的來要求參加,但我並不想讓那些野心家參加,所以希望能徵得你的意見。
作為知情識趣的好弟弟拜耳,他自然是回信表示了請不要讓他參加的決心,因為哪怕他想去,他當情婦的母親都會阻止他的,甚至會責罵他。
“我當年因為貧窮,被迫跟了你的父親,然後生下了你<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仁慈高貴的夫人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我,還親自上門詢問我的生活。我已經夠對不起她的了,你明白嗎?她那麼好,我無以為報,只能儘量不要添堵。當夫人需要你的時候,你才能出現,懂?”
拜耳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
拜耳其實也曾委屈過,但後來經過二戰那樣的混亂,在美國混的走投無路,被逼的就要去死的時候,被哥哥像上帝一般從貧民窟找到了他。那一刻,拜耳覺得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母親。
他母親真不知道,夫人對她抱著利用的心態嗎?
怎麼可能?!
但來自夫人的關心和幫助也是實實在在的,在她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候,夫人伸了手,她便一輩子都不會忘。
拜耳也是一樣的。在他瀕死的時候,他哥哥找到了他,給他了如今的富貴身家,不要說是犧牲一隻手了,哪怕需要他這條命,他也絕對不含糊。哪怕拜耳很清楚的知道,老伯恩斯坦有利用他的地方,也有很多事情從不會告訴他。
“你就沒從來都奇怪過,為什麼信中你名叫莎拉的嫂子,到美國之後改名叫瑪格麗特?”
“事情過去了那麼多年,我當時其實根本不記得你給我的那封信裡具體寫了什麼。”只記得他因為身份的問題,沒辦法出席自己大哥的婚禮。
“抱歉,我年輕的時候,做的那麼混蛋。”什麼徵求意見,明擺著就是讓拜耳表態,以此來不讓其他婚生子出席。意思一點都不委婉,手段一點都不高明,明晃晃的以自我為中心,這讓老伯恩斯坦有些羞愧,“其實我該恨的是咱們的父親。如果可以選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