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全部一天兩餐。
一直到得宋朝,中國社會才開始普及三餐。這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與宋朝全面廢除宵禁也有一定的關係。
再說分餐制與合餐制,中國古代,特備是宋朝以前,主要是分餐制,就是一個人一張桌子、一份食物。從周禮以下,春秋戰國、秦漢,都是如此。到得宋朝,合餐制才開始普遍,開始所有人在一個飯桌上吃飯,吃同一個盤子裡的菜餚。
但是一般正式場合,宋朝人依舊是分餐進行,每個人都有一個案幾,每種食物都分別裝好,一人一份。
這其中的變化,其實也受到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之後五代十國,反覆受到北方少數民族影響,合餐制慢慢被中國人所接受。
說道這裡,也可以把中國人跪與坐的習慣一併說了。古代中國人,是沒有椅子的。周禮春秋戰國,到秦漢,乃至魏晉,坐就是跪在地上,這一點也影響了日本,日本一直到後世,依舊還是如此。
直到南北朝時期到唐,中國人的傢俱才發生改變,座椅坐榻開始慢慢變高,唐之後,到得宋,就開始真正有了座椅,中國人開始坐在高高的椅子與板凳上。這一點也來自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最早座椅坐榻,稱呼都叫胡椅、胡床,胡人之胡。
包括樂器,比如二胡,就是胡人的樂器傳到中原來的。中國人的民族樂器中,但凡名稱是兩個字的,絕大多數是胡人傳來的,比如二胡、琵琶、箜篌等等。一個字的樂器,都是本土的,比如琴、瑟、阮、箏、笛、鍾、缶、壎、簫……
乃至食物,中國有兩次食物變革,一是由胡人影響的,比如胡蘿蔔、葡萄。二是由大航海時代影響的,比如土豆馬鈴薯,還有後續慢慢來的,比如蘋果,蘋果基本上屬於最晚的一類,後世蘋果,在中國一共才一百多年曆史。中國土生土長的食物,大多名字也是一個字,比如稻、黍、稷、麥、菽……
說了這麼多,也就是說宋朝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分水嶺。比之以前的時代,宋朝從社會風氣,到各種生活形態與習慣,皆與後世更加接近。明清繼承了許多,但也在許多方面有了一些畸形發展,比如真正嚴苛的男女大防,比如婦女纏小腳。
宴會開始,分餐而食,舞姬在樂音聲中翩翩起舞,這種舞蹈,其實頗有些後世看春晚民族舞蹈的味道,一脈相承,異曲同工,只是樂音之上稍有一些區別。
甘奇倒是看得起勁,這是真正原汁原味的文化傳承,也是甘奇第一次真正開眼界。
此時一幫孩童也入得廳內,看著舞蹈,也拿著食物,笑臉嘻嘻。
卻還時不時有孩童奔到甘奇面前打量一通,然後笑著跑走。
看得甘奇一頭霧水,待得又來一個孩童上來打量甘奇,甘奇伸手一把抓住這個小男孩,問道:“你叫何名啊?今年幾歲?”
八九歲的孩童,還有奶聲奶氣,但絲毫不怯場,答道:“我叫仲針,今年九歲。”
“哪個珍啊?珍惜的珍?”甘奇是在哄孩子了,目的就是想知道這些孩童為何頻頻來看自己,看完就笑著跑開了。
“不是珍惜的珍,是針線的針。”孩童答道。
甘奇聞言便笑了出來,心想怎麼還有人起名叫作“針”的,又問:“你們為何都跑來看我啊?看了我又一臉怪笑跑開?”
小孩子藏不住事,直接答道:“姑姑們叫我來看的,看你長個什麼樣子,然後回去告訴她們。”
甘奇這回是明白了,有些尷尬,問道:“那你覺得我長得怎麼樣?”
孩童想了想:“嗯……不難看,就是五大三粗的,也不怎麼好看。”
甘奇更是尷尬,又問:“就看臉,我的臉長得怎麼樣?”
仲針小朋友又認真看了看,答道:“臉還行,只是比我小姑姑差遠了。我小姑姑才漂亮呢。”
“這倒黴孩子,誰家的?”甘奇問道。
吳承渥在後面輕聲答:“宗實的長子。”
“啊?”甘奇立馬又道:“哦,那不錯,是個好小夥,有前途,前途無量。來來來,仲針,坐我旁邊,我來給你講一些好玩的故事。”
仲針小朋友聞言,還真坐到了甘奇身邊,問道:“什麼好玩的故事?”
“喜洋洋與灰太狼,怎麼樣?熊大熊二怎麼樣?”甘奇問道。
仲針小朋友一臉懵:“什麼洋洋熊大的,不怎麼樣,我不喜歡。”
甘奇一撓頭,說道:“西遊記?一個猴子成精的故事,怎麼樣?有沒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