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雙手按在蒙恬的肩膀上說道。
“對,我們來個以戰養戰。”蒙恬振奮。
“以戰養戰,我們要做流動的土匪,狠狠的搶他們的後方。”胡亥眼中閃耀著賊光,從皇上成了一個山大王。
P:推薦一本新書《漢衛》,喜歡歷史的可以去看看。
第215章下馬威
如今的大秦軍隊,主要有老將王賁和新晉統帥章邯負責。
為了避免歷史性的失敗,胡亥特意讓王賁率領了從北方歸來的王離軍,令他們集結在北路,以函谷關為壁障,能攻則攻,不能進攻,則死守函谷關。
而在歷史上向東北方向趙國進攻的章邯部隊則被胡亥調離了原來的方向。
章邯,代替了原來鎮守武關的秦將。
歷史上,項羽鉅鹿之戰大破章邯。如今,胡亥就故意讓章邯遠離了趙國,遠離了鉅鹿。
這種調動原本是為了錯開歷史上的重大失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胡亥和蒙恬定下大軍固守,奇兵遊擊襲擾叛軍後方的政策之時,從函谷關大軍方向傳來了一個壞訊息:老將軍王賁因為年高加上戎馬勞累,竟然一病不起,無法統領軍中事物。
這個訊息傳到了咸陽皇宮之中,參贊府幾人立刻商議之後奏報給秦二世胡亥。
如今王賁病重,宿將王離又被胡亥調歸北方邊陲,防範胡人進攻。此刻鎮守函谷關的北路大軍之中,竟然沒有一個統帥之將。
雖然李劍、衛霍都表現出不俗的戰功,可二人畢竟年輕。經過參贊府的權衡,蒙恬等人一致認為,還是章邯應該調任到函谷關作為統帥。
至於武關計程車兵,是當年修建驪山的囚徒所組成,算不上大秦精銳之師,教給名將之後,年輕沉穩的李元也勉強可以。
眾人商議一定,胡亥立刻令優旃撰寫旨意,把調令八百里加急連夜送往武關和函谷關。
一方面,調任章邯為函谷關大軍統帥,另一方面任命李元為武關大軍統帥。從節制上,章邯和李元齊頭並進,並無大小之分。
在安排完將令的調任之後,由大秦皇族派出僅存的王族公子高親自去函谷關接回老將軍王賁。同時,胡亥在咸陽西郊舉行祭祀儀式,為王賁祈福,希望老將軍早日康復。
這種種表現,頓時贏得朝野一片讚歎之聲。尤其是一些大秦的名將宿儒之家,頓時覺得皇上沒有忘記他們。
感恩最深的還是王家。遠在邊關的王離先聽說傳聞,之後才看到官方的邸報,上面清清楚楚的寫著皇上為了王賁在咸陽西郊祈福祭天。王離內心震動,對邊關的把守更加嚴密,每日整飭軍馬,使得原本有些蠢蠢欲動的胡人也安靜了一些。
當王賁回到咸陽,李元接管了武關的大軍之後,所有的一切都安穩下來。
唯有胡亥內心隱隱的感到一絲不安。
他原本特意安排的讓章邯遠離趙國鉅鹿之地,就是為了避免歷史上項羽成名之戰,也是大秦王國之戰——鉅鹿大戰。
可鬼使神差,王賁病的巧合,北方大軍盡是精銳,若然李元或者李劍、衛霍這樣的新晉將令來帶領,無疑會造成大的動盪。
在這種形式的逼迫之下,只有章邯一人可以勝任。
原本他打算給章邯一道旨意,就是不可輕易出擊趙國。
可行軍打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一個皇帝在後方對前線的形式指手畫腳,無疑是對將令的一種不信任,對戰爭的不負責任。
權衡利弊,胡亥決定還是讓章邯到函谷關,其中關節,他會好好拿捏。
此刻,騎在馬上的章邯並不知道胡亥的擔心。
這位從大秦一個文官之位崛起的將軍雷厲風行,從接到聖旨的一刻起,一點兒時間都沒耽擱,直接頂盔摜甲,只帶著十幾個親兵,每人騎乘兩匹戰馬,不眠不休的疾馳趕路。
隨著征戰開始,章邯越來越感到戰局的變幻根本容不得任何人的一點點間隙。他要最快時間趕到函谷關。
雖然他一直統領南路大軍,可北方的形式他也沒有斷了研究。
秦滅六國,趙國死傷最慘。長平一戰,趙國被坑殺四十萬降卒,一時間趙國幾乎沒有男丁。
這種滅國之痛,在趙國的人民之中深深種下。就算是之前劉邦項羽爭鬥,其他五國後裔紛紛捲入其中,趙國也沒有捲入,而是目標明確,就是要和大秦死磕。
張耳陳餘在重新立了趙王之後,說服所有趙國大臣,把白霸請回了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