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讚歎。
比起他這個偽裝的道家弟子,此人才是真正與道有緣,說不定哪一天就被道人帶回山中修行。
至於小村長感應中項央與那道人相似,想必近年功力越發深厚,精神感知敏銳,察覺到些許先天之狀。
也所以,才對項央頗為和善熱心,一切也可歸於一個緣字。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上山
項央壓下紛亂的心思,請小村長帶他去那玉雕之地,不提石中玉,單單衝那道人,項央也想要看一看那玉雕究竟有多麼神異。
上山之路並不坦順,瓊山乃是一座石山,環境險惡,坡度極陡,平常村裡人登山都要成群結隊,並帶好繩索鐵鉤等等工具。
項央自不必說,功行先天,參悟元神的大高手,不說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已經有了周遊天下的資本。
這小村長純以功力而論,在後天也是絕頂一級,雖然沒有什麼輕功要訣,但真氣充足,神通自生,一路跨步疾行,跨越陡坡,體力悠長絲毫不覺吃力。
但項央依然覺得他動作太慢,因此傳了他一套提縱飛躍之術,也不是什麼高深的武學,無非氣從丹田而出,入雙膝雙足,彈跳之間,真氣運發,粗糙之間卻也是輕功之基。
這小村長學東西很快,而且一身功力精綿醇厚,三言兩語之間領悟出提縱之要,彈跳蹦竄三五丈高,發力前衝,更是一縱七丈。
驟然得此神力,一般人必然驚喜交加,甚至得隴望蜀,渴求更多,然而這小村長寵辱不驚,平平淡淡,只是朝著項央微微道謝,大有無為之意。
項央見此也是不由得大為驚歎,甚至生出些許愛才之心,有意提點之下,雖不傳絲毫招式,但傳其真氣運用之道,猶勝過神功萬千。
可以說,這小村長自身就是一座寶藏,只是缺了開啟寶藏的鑰匙。
有了項央傳授的提縱之術,兩人趕路速度又大大加快,很快來到瓊山東角的一個與山下平地幾乎成七十度角的斜坡,中間掏了一個小小的石臺,石臺上立著常人大小的石雕。
雕塑栩栩如生,是一個無面道人躺臥撐手的姿勢,意態慵懶,似醒未醒,雖然歷經十年風雨侵蝕,卻是完好如初。
“這就是那道人雕刻的第一個石雕,這麼多年,在山上許多石雕已經被人運走或者被破壞,大約只剩下七十多個,都是藏在一些常人難以攀登的隱秘之地。”
說到這些,小村長神情有些失落,當年那道人刻石時唯有他在一旁觀摩學習,見證從無到有,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寄託在石雕上。
項央沒有理會青年村長的言語,揮袖上前細細端詳石雕,粗獷中透著細緻,技藝上他是看不太懂,但武道上他能看出太多。
比如這個姿勢雖然簡單,卻是一門樁功的基礎,也是根本,頭南腳北,側臥撐手,如果配合獨門練氣要訣,按照此姿勢習練,就能固養元精,長年累月,或許還可延年益壽。
這也是項央武功見識到了如今這一步方才有所領悟,而當初那道人刻了九百九十九尊石雕,可想而知此功的精深莫測。
“吳村長,你說自己按照石雕所載姿勢呼吸睡覺,那麼你一共參照了多少尊石雕練習?”
原本項央以為此人練全,現在看來未必如此,九百九十九座石雕,當是那道人一身武功精粹大成,如果這個年輕村長真的練成,論起境界未必低了他。
“是我太愚笨,當時只記下三百個,再之後怎麼也記不得,也練不成。其實我也知道這是一個天大的福源,可惜我命薄,無福消受,這麼多年過去也不再去想。”
項央聽到這人這話,不由得哈哈笑出聲,他若是命薄福弱,天下可就沒有福緣深厚之輩了。
也幸虧他只記得三百座石雕,止於此,雖然不曾通曉經絡穴道,武學基礎,但藉助神功之奧妙,氣息自暢,百脈通順,強身健體之餘也練出一身難得的後天真氣。
但如果再多了先天大法,無人教導,他內氣自動,衝擊泥丸,九成可能死於非命,剩餘一成才是衝擊先天成功,這人的運氣當真也是好到了極點。
兩人離了石臺,再攀登瓊山,一路不停,也不知到了何等高度,只覺雲山霧繞,身上溼氣一片,往山下望去,已經看不到景色,只被一層漂泊的雲霧所掩蓋。
項央放眼望去,天地盡在腳下,望著那流溢不定,聚散無常的白雲,忽而生出種種感悟,對於新練就的排雲掌多了些體會,尤其是那一式雲萊仙境。
雲萊仙境就是一掌擊出雲氣,配合精神力量讓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