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

?”

“大約每天看兩個時辰的中書省呈報就夠了,再隨手用印也就是了。”

“什麼?”

朱元璋詫異萬分,“咱,咱就負責用印?沒有別的事情了?一個君王就這麼輕鬆?

“對啊,這就是所說的聖天子垂拱而治啊!”

朱元璋眉頭緊皺,他抱著太陽穴,苦心思索……因為自己成了吳王,權柄地位大大提升,所以自己不能輕易表態,又因為不能輕易表態,所以自己要把大權交給下面的人…因為有權,所以沒權!

這,這是什麼鬼邏輯?

張希孟見老朱萬分困惑,他忍不住暗笑,這回知道怎麼回事了吧?你們家的後代子孫就是掉進這個坑裡了。

為什麼大明的皇帝多奇葩?

為什麼一個本該宵衣旰食,兢兢業業的天子,卻有功夫擺弄木匠活?

就是因為這一套官僚體系的存在,實際上君王能參與的政務,少得可憐。如果本身是個喜歡玩鬧的,大可以把所有政務都甩給下面的人,幾十年不上朝,也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了,皇帝被排斥在朝局之外,也就別怪國勢日非,文官為所欲為了。

“不對勁兒!這個不對勁兒!”

老朱突然用力搖頭,他猛地盯著張希孟,“張先生,你不要拿話哄騙咱!咱不怕有什麼非議,具體的政務咱必須過問,尤其是在當下,永珍更新的時候,你讓咱當個太平君王?你,你這是胡說八道!”

朱元璋氣得眼珠子都瞪圓了,難得說了重話。

張希孟倒也不害怕,而是笑道:“主公打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咱要仿效天子上早朝,把他們都叫來,讓他們在咱的面前,一項一項處理政務,咱親自瞧著,沒有問題之後,才能下旨!”

張希孟又是一笑,果不其然,又讓自己猜對了……只要瞭解朱元璋的性格,再稍微明白一些政務的運作,你就會清楚,歷史上的朱元璋為什麼會那麼勤奮,

為什麼會天不亮就上早朝,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朱元璋,根本不用懷疑什麼,如果他不這麼幹,那才叫奇怪呢!

“主公,臣斗膽問一句,有許多政務,是主公一下子就能看得清楚的嗎?”

朱元璋黑著臉道:“咱,咱會多讀書,多想辦法……對了,不還有你給咱提醒嗎?”

張希孟兩手一攤,“主公,有好些事情,臣也未必清楚。其實吧,要讓臣說,

上早朝,把大傢伙都叫來,只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大傢伙用一堆瑣事,敷行搪塞,熬過去時間。其二,就是主公把大殿變成中書省,您自己擔起宰相的職責,親自負責政務。”

朱元璋眉頭依舊凝重,“張先生,咱,咱說實話,還是有點想不通,難道歷代帝王,都只是貪圖安逸,才把大權交給宰相?為什麼歷朝歷代,都離不開丞相這個位置?”

張希孟大笑,“主公,君王之所以為君王,就要心懷天下,俯視四海,要讓臣說,天子需要考慮的是百年之後的事情,而丞相最多隻考慮三年之內的事情。

一個國家,既要有人目光長遠,又要有人關心當下的柴米油鹽,這就是必須要宰相的原因所在。”

朱元璋再度思忖,貌似還真是這樣,他就在努力思索未來,至於手下的文臣,

三年一任,只要任內不出事就好,考慮太多,也難為他們了。

當然了,也有人是例外。。

比如張希孟,他就提出了千年興衰輪迴。

有人專注幹年,有人抓住百年,有人只顧著當下…地位不同,心境不一,可見一斑。

老朱思索了再三,他似乎明白了張希孟的用意,他不是告訴自己什麼都不用做,而是給他講解,朝政執行的模式。

想到了這裡,朱元璋忍不住請教道:“先生,想必你早有一番道理了,你看咱需要怎麼辦?”

張希孟笑道:“主公,我以為身為君主,應該總攬大局,比如說當下有多少急需要解決的事情,主公在這裡拿捏妥當,然後由中書省匯同相關的衙門,一起商討辦法,期間主公也可以專門召集人過來,聽取介紹,主公只有深度參與政務,才不至於被矇蔽架空。”

“另外……主公應該避免被少數官員左右,所謂兼聽則明,一些主要的政務,

不該侷限於朝堂。民心民意要顧及,底下官吏的想法要照顧,最好還要安排一些專門的文臣,下到民間,仔細瞭解情況,拿出他們的方案。這樣一來,主公綜合各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