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抱著娜塔莎,右手拿著波波沙,喝著伏特加,嘴裡唱著喀秋莎!
烏拉,烏拉!
打了半個彈夾,袁朗嘴裡輕聲哼唱著,聽到李大膽的問,回答道:
“這槍叫波波沙衝鋒槍!”
李大膽有點迷糊,他以前從來沒聽過這槍啊!
在成為區小隊隊長之前,他在紅四方面軍幹過,後來被打散了,獨自一人跨過好幾個省份,才找到組織
他也算是見識廣博了,中央軍八路軍常用的槍,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可這槍,他還真不明白。
“你沒見過就對了,這是蘇聯人剛研製的新槍,也才配備軍隊。”
袁朗頗為自得的說。
如此好槍,他前些天剛拿出來一亮相,李雲龍都驚到了。
旅長都發來電報詢問,問能不能多搞一些。
波波沙衝鋒槍是好東西啊!
在四二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與手榴彈和狙擊步槍,並列為蘇軍獲得戰鬥勝利的三大法寶。
據估計,二戰期間和戰後,有總數超過一千萬支的波波沙被世界各國製造和仿造。
我國第一款五零式衝鋒槍,就是仿的波波莎。
在著名的上甘嶺戰鬥中,7連排長孫佔元率領全排,使用十四支50式衝鋒槍和其他武器,連續奪取敵兩個火力點。
僅孫佔元一人就斃敵16人,效果槓槓的。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還為此編了歌曲頌揚它:“50式衝鋒槍,我的好戰友;打近戰打夜戰,殺敵是能手。”
眼下,雖然波波沙的名氣沒有實際戰例的支撐,但是作為沙場老兵,就看得出此槍的優勢。
試想一下,一個戰鬥小組全員波波沙,其火力壓制可以達到了什麼驚人的地步。
若不是戰友的頭都被打掉了,敵軍或許還以為對面扔出了個一萬響的鞭炮。
不過,這種情況在真實戰鬥中,其實並不是非常常見的。
波波沙的理論射速九百發每分鐘,真就是潑墨。
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火力壓制,打擊能力,火力持續性強。
缺點是71發的彈鼓,在物資缺乏時,若是在連發模式下掃射起來,也只能做個三秒真男人。
剛給他一個彈鼓,他接著就說。
“我射完了”。
真就是前線打得爽,後勤直罵娘。
況且,袁朗不是真的有兵工廠,供給的子彈太多,他也只能說:
“沒了,一滴也擠不出來了。”
波波沙除了射速太快的缺點,還有一些缺點。
比如在使用彈鼓的時候,由於彈鼓的口味比較獨特,喜歡吃土而不喜歡吃子彈,這就會導致彈鼓卡住。
就可能出現長官命令:“某某某斯基,給我幹掉對面那幫混蛋。”
斯基回答:“哦,這該死的波波沙,我射不出來了”。
這在戰場上可是致命問題。
再者,波波沙供彈口部位易變形,在戰場上,或許會聽見戰士大吼
“彎了彎了,我的槍彎了!”
這在瞬間決生死的戰場上,也同樣致命。透過這個
所以,袁朗兌換的波波莎,全部配備三十五發的彈夾,沒有裝備彈鼓。
這也夠用了,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夾才二十發。
李大膽倒是聽明白了,擺弄著波波沙:“這不就是輕機槍嗎?子彈還多些。”
這種觀念,有時候會要命。
袁朗只好糾正他:“不一樣,一二百米精準度還可以,超出距離就比不上機槍了。”
那還不是嘛!
李大膽心裡嘀咕,沒敢跟上級首長繼續辯論。
拿衝鋒槍展示了威風,袁朗注意到區小隊的民兵們,看他的眼神不一樣了。
之前,純屬因為他是上級派來的,對上級的權威服從。
現在,還是因為他是上級,不過有一半的原因,是他帶來了好裝備,讓屈小隊鳥槍換炮了。
有能耐的上級,才會得到尊重,不是嗎?
袁朗豎起兩根手指來:“兩件事情。
第一,要挑選兩名熟悉此地的嚮導,幫助我們打鬼子。
第二,我會留下兩個人,教你們怎麼用槍,怎麼打仗。把你們區小隊的戰鬥力提起來,充當游擊隊的後備隊員。
這就需要你們的配合,李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