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就達到了政治的目的。 所以他是主張用道德的政治、道德的感化,這就是儒家與法家的精神之不同了。 不過,中國的政治,向來是道家、儒家、法家合用的。

孔子的自剖

下面更有趣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 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 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

96

為 政 第 二38

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

,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 到了“六十而耳順”

,這裡問題又來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麼問題不順,耳腔發炎嗎?

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 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個句讀。 如果照舊,“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 注意!心裡平靜不是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