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用“虎王”總結的格鬥體系。“虎王”還常常喬裝打扮,以貧民的身份參加佛寺盛會中的擂臺賽。與內地拳手對陣,連勝兩戰,成為泰拳史上的佳話。據緬甸的史料記載,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師乃克儂東,在緬甸軍隊攻克大城時被俘,囚於緬甸。公元1774年,緬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為大佛塔加頂舉行慶典,盛會中,安排一場泰緬拳師的比武。乃克東被迫與緬甸武士做御前較技,竟連克緬甸高手高手九人,使緬王感慨萬分:“泰拳師武藝非凡,以匹夫之勇,竟連破九人,至十人莫敢與敵,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輩當可免喪邦之痛。”本世紀五十年代,在皮猜。軍拉窪匿警中將的提議下,將乃克儂東揚威緬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為泰國拳師節。青年拳師乃通裡,綽號“白牙”,自幼酷愛武術,成年後,四處尋訪名師學藝,並挑戰各路高手,被譽為武術奇才。公元1762年,乃通裡赴嗒府舊城的萱芒瑪國作拳術比賽,先挫嗒城名師乃豪,獲得鄭皇的賞識,再命其和禁軍拳師乃墨比武,又獲勝,被封為“鑾披猜”。乃通裡一生追隨鄭皇東征西討,衝鋒陷陣,浴血沙場,戰至劍斷馬翻,還能奮勇殺敵,凱旋而歸,為泰國收復失地,爭取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廣場,依然屹立其銅像,被史學家譽為“斷劍名將”。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泰國的傳統文化也受到影響。西洋拳擊於1912年傳入泰國,其比賽的形式和技術,逐漸被泰拳採納並應用。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十五章 泰拳(4)

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師後,為了安全,“*”式泰拳比賽開始採用,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纏麻”式拳賽,比賽回合也陸續減少到五局。1937年4月1日,泰國政府教育體育廳首次頒佈了鈦全競賽規則。至此,全國擂臺比賽的制度和形式,終告完善統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泰國受到戰亂的影響,泰拳比賽也一度蕭條不景氣,數年間,僅在內地佛寺盛會時偶有拳賽進行。大戰結束後,著名的“叻喃隆拳場”竣工,泰拳進入現代標準競技。各地拳師紛紛進京,為名譽和財富大顯身手,使拳臺空前活躍。1956年,“倉披尼拳場”建成將,進一步推動了泰拳的發展,為泰拳開闢了新的局面。泰拳由民間傳統武技演變成現代職業拳賽,歷經六十多年,經過“玫瑰園”、“國柱廟”、“柴廠”、“是樂園”、“萱昭策”而至現代的“叻喃隆”時代,已演變成泰民族的國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徵。泰拳師屢次與外邦拳家較技,屢戰屢勝,蜚聲國際武壇。今天的泰國武術,已漸分為二種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藝,包括劍對劍,棍對棍、雙刀對雙刀、雙刀對雙棒、長棒對短棒、雙刀對盾牌刀、雙柺對長棍等等。另一種是純對抗的表演或競賽。表演時,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殘忍的打法,酷似職業摔跤。近年來,為了迎合尋求刺激的西方遊客的口味,以及受賭徒們的影響,逐漸吸收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泰拳不僅流行於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而且,在百多年前,就已由法國海員帶至歐洲。1830年傳入法國後,演變成“腿擊術”。1964年,泰拳由日本拳擊經濟人野口修傳入日本,更名“踢拳道”。拳賽使不少拳師名利雙收,獲得較高社會地位。一個走紅拳師,每場所得不下七、八萬銖。一美元等於20銖。一般的職業拳師,也有四千至五千銖的拳酬。如果是全國頂尖的一流名手,身價可高達二十萬銖。對於一般泰國勞動者月收入千餘銖來說,拳王的身價,無疑一般人夢寐以求的。

從80年代起,每年十二月五日,曼谷皇家都有大型拳賽舉行,從上午開鑼,戰至深夜,為國民提供免費觀賞泰拳的機會。一名泰拳手的擂臺生涯約5至8年,鼎盛期為23歲左右,有無建樹主要是在這一年齡階段,以後,因體能下降,漸漸力不從心,因此,泰拳師通常在26歲左右退役,年逾30歲還在擂臺上拼鬥的,可以說是寥若晨星。一名拳師,自鄉間打至縣鎮,在進入府市,獲佳績者才能打入京城曼谷,要身經百戰。大多數拳師不僅要受皮肉之苦,而且,要冒生命危險。以往,沒有標準擂臺、拳套、規則,拳賽非常殘酷,拳師的傷亡率極高。到了現在,泰拳比賽的措施已有很大改進,拳師的生命也有所保障,但因泰拳比賽異常兇猛激烈,死亡事故還是難免。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十六章 泰拳(5)

泰拳師在生活方面,多保持獨身,因為不少泰拳師深信,一旦親近女色,就會變成另一軀體,會影響拳壇生涯。因此,泰拳師多在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