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部分

武斷的行動,它違反了有關各方的協定,事先根本沒有通知或徵求美國的同意。美國政府已詢問加拿大政府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恢復該島的現狀。”

但加拿大政府的答覆卻是:“加拿大人對戴高樂的行動感到欣慰。”美國輿論也非常讚賞這次行動,並對赫爾發表的“所謂的自由法國人”的宣告表示極大的義憤,不計其數的“所謂的國務卿”、“所謂的國務院”的挖苦和辱罵信件飛到了他辦公桌上。赫爾不願善罷甘休,他極力想說服丘吉爾支援他逼迫戴高樂撤出該島。但丘吉爾卻認為“赫爾先生完全是小題大作”,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發來電報,指出任何逼迫戴高樂撤離的行動都“勢必會引起一場難以置信的動亂。我們將無法向公眾解釋”。

戴高樂也給丘吉爾拍來了電報,明確指出“美國國務院目前對自由法國和維希政權採取的不同態度,將極大地損害法國和其他地方的戰鬥精神。。。。。。美國政府對那些應對投降負責的人和犯有通敵罪的人公開表示這種偏愛,將給自由法**隊和領地以及淪陷區的輿論造成令人遺憾的印象”。因此。丘吉爾不僅不支援赫爾逼迫戴高樂。反而在第二天的聯席會議上譴責了投降的維希政權,併為戴高樂進行了辯護。

但赫爾國務卿也同樣執拗。他先是起草了一份保全面子的宣告,丘吉爾拒絕簽字後,他又擬出一份新的協議草案,建議所有武裝力量都從島上撤走,兩島由美、英、加三國共管,並向羅斯福威脅說:假如總統在這件事上不給予他更堅決的支援,他就辭職。

羅斯福無奈。只得勸丘吉爾去對戴高樂施壓,並暗示他不惜使用武力。丘吉爾相當難堪。又不得不去逼迫戴高樂接受赫爾方案,他自己拉不下這個麵皮,又只好敦促外交大臣艾登再次充當中間人。

事情既到了這一步,戴高樂當然更是誰的面子都不能買。他認為一個人可能有朋友,但一個民族卻不可能有朋友!而自己,則已經是民族利益的保護人了。所以,他決不能妥協。

艾登暗示道:“美國正考慮派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到聖皮埃爾島,那時您將怎麼辦?”

戴高樂回答說道:“盟國的軍艦將停泊在該島領海範圍之外,而美國海軍將領則上島同米塞利埃共進午餐,他會十分高興的。”

艾登又問道:“但假如美國的巡洋艦駛入法國的領海呢?”

戴高樂冷冷的回答道:“我們的人會按慣例通知他們停止前進!”

艾登又追問一句:“假如他們還是向前開呢?”

戴高樂仍不動聲色地說道:“那就會發生最令人遺憾的事,因為那時我們的人將不得不開炮!”

這種毫無妥協餘地的態度使艾登大臣的說客當不下去了,他只好回去如實向丘吉爾彙報。丘吉爾更是左右為難。因為從客觀上說,美國豐富的資源、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確實盟軍的中堅和後盾,他實在不能得罪。他再次勸說戴高樂委曲求全,並以自己為例:“你看看我是怎樣能屈能伸、轉來轉去的!”

戴高樂斷然回答:“你能那樣做,我是辦不到的!因為你是在一個鞏固的國家基礎之上,有團結起來的民族,統一的帝國,龐大的軍隊。但是我呢!我的資源在哪裡?可是我,你知道。我是對法國的利益和命運負責的。這個負擔太重了。我沒有條件低頭,環境也不允許我低頭!”

這是戴高樂的苦衷,也是事實。丘吉爾當然也無法再逼迫戴高樂。於是。這位老練的外交家再次施展他那高超的外交天才,多方斡旋,終於使這事拖了一個多月,雙方的激動情緒都逐漸冷卻,最後預設了兩島的現實。

不料那位不甘寂寞的海軍上將米塞利埃又莫名其妙地挑起事端,並迅速把事態擴大成一場英法政治危機。

他於2月28日返回英國,戴高樂把他當作凱旋的英雄來歡迎。並馬上請他領導一次新的作戰行動,但米塞利埃卻反常地當眾指責戴高樂在兩島事件期間損害了他同美國人的關係,怒斥戴高樂的“獨裁傾向”;過了三天。他竟宣佈他辭去民族委員會的職務,令他所有的 同事目瞪口呆。戴高樂接受了他的辭職時,他卻又宣稱還要繼續留任自由法國海軍總司令;而且這次除了莫萊、拉巴特等人之外,他還得到了英國海軍大臣亞歷山大的全力支援。更重要的是。所有戰時內閣成員都附和亞歷山大。他們甚至還透過了一項決議:“我們必須堅決主張米塞利埃海軍上將繼續留任自由法國海軍總司令職務;如果戴高樂將軍不同意這一意見,我們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措施使這一意見生效。”

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