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恕Q湃�用攔�耐ㄋ仔∷抵姓業攪擻捌�鬧魅斯���適略蚴竊諗納愎�討辛偈北喑桑�詘屠璧慕�悸短煅莩齙摹U獠坑梢幌盜諧ざ榷莢�100米左右的短片構成的影片,在國際上曾獲得極大的成功。演員裡阿貝爾在尼克·卡特這一名字下出了名,他不斷收到從世界各個角落寄來的對他表示愛慕的信件。一個新的電影時代從此開始了……

百代公司在法國還有別的一些競爭者,如太陽公司、英獅公司、勒克斯公司、拉雷與羅伯特公司等等,但這些公司沒有一個能使百代公司感到不安。可是百代除了“閃電”和高蒙兩大勁敵以外,還必需對付那些在歐洲各國及美國各地勢力逐漸增長的競爭者。

但英國電影不久即告衰落。這是因為英國的影片生產始終停滯在手工業的階段,所以一旦當電影工業化以後,它就很快趨於沒落了。

第四章 美國電影的初興

1902年,全世界固定影院的座位總數,大概要比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影院——高蒙大劇院的座位還少。但在各地的節日市集上,這種新的戲劇卻極其興盛。

19世紀末期,只有在小城市裡甚至要到鄉村裡才可以找到這種“奇妙戲劇”的愛好者的困難年代已經過去了,群眾對電影開始有了興趣。1900年,紐約的音樂咖啡館為了破壞演員們的罷工,在幾個星期裡,都改成了電影院。它們的營業非常興盛,甚至感到影片太少,趕不上放映的需要。

臨時性的巡迴放映不曾有過這樣大的需求。那些原來以電影作為宣傳和招徠顧客手段的魔術師、馬戲團、蠟人館、電器館和拳術家,在群眾對電影的喜好之下,不得不把他們的木棚改為電影院。這一運動開始於英國,很快就普及到美國、法國和整個歐洲大陸。

在一些用木板搭成的棚子裡,擁擠著成千成百的觀眾,有的站著,有的坐在鋪有紅色天鵝絨長椅子的“頭等席”上,留聲機代替了管絃樂隊,一位解說者在旁敘述著影片的故事情節。

巡迴放映商只要擁有1000米乃至2000米的影片,就可以很好地安排他的上映節目。他的營業純粹是一種手工業的方式或家庭工業的方式,甚至大的電影院,當時也是如此。

在英國,每一工業城市都有和法國的音樂咖啡館或美國的雜耍場或音樂廳性質相近的遊藝場。這些遊藝場很早以前就上映電影。大部分遊藝場組成聯營公司(如莫斯聯營公司),歸一些大財團所有。這些遊藝場繼市集木棚之後,也逐漸改為電影院。英國是一個最早擁有大量電影院的國家,但不久以後,就被美國迎頭趕上了。

1905年,戲院老闆兼房產經紀人哈萊·戴維斯和約翰·P.哈利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礦業中心匹茲堡一條熱鬧街道上租了一所小屋,在那裡放映影片《火車大劫案》。這一小小的影院很快擠滿了工人觀眾,以致不得不做連續的放映,從早上8點鐘起,一直到午夜,不停地放映30分鐘一場的電影。

匹茲堡的這家小影院對美國電影來說,實和1847年約翰·塞特在舊金山附近發現金砂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它所掀起的雖不是淘金的浪潮,卻是一個爭奪鎳幣的浪潮。

鎳幣在美國是一種5分錢的錢幣,等於當時美國電影院一張入場券最低的售價。匹茲堡的小影院成功以後,這種營業在美國就迅速發展起來,人們當時對這些影院稱之為“鎳幣戲院”。這些影院票價一致,非常低廉,投資很少,而所得的贏利卻極巨大。很多這種電影院每週獲得的贏利,就足夠開辦一所新的電影院。

“鎳幣戲院”從社會最貧苦的階層中招徠它們的顧客,特別是以當時每年都超過百萬之眾來到美國的移民,為它們的重要主顧。這些移民,大部分來自中歐,因為不諳英語,看不懂美國的戲劇,所以只好到雜耍場、音樂館和“一分錢遊戲場”來消遣。“一分錢遊戲場”和法國的市集遊戲場很相似,在那裡有各種一分錢玩一次的機器,如留聲機、電摩托、自動算卦器等等。

當時這些“一分錢遊戲場”和雜耍場已經組成聯營,大部由新入境的移民們來經營。它們後來改為了“鎳幣戲院”,仿照有名的伍爾華斯“連環商店”(一種專門販賣價值五分錢或一角錢商品的市場)的辦法,組成聯營公司。巨大的贏利使有些經營人每月增開一家或兩家新的電影院。由於這種“滾雪球”的方法,1908年以後,有些電影聯營公司已掌握了將近100家的影院。它們的老闆——福斯、萊默爾、楚柯爾和馬卡斯·勞烏——組成了一些勢力強大的集團。

支配這些電影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