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即便許多人都上書勸朱友貞撤軍回來,但他還是堅持要牛存節統領大軍進擊,意圖奪回徐州。
等到晉軍消滅燕國後重新南下的時候,他這才開始慌了,連忙下令牛存節撤軍,但這時候撤軍顯然已經遲了一些。
等到徐州之戰的最後結果出來後,即便朱友貞再怎麼自大,他也被這一戰的結果打醒了。
他終於意識到,南北兩面受敵,這是梁國如今面臨的困境;以梁國的實力,不可能同時扛得住吳國和晉國的夾擊。
與其中一家議和,然後集中力量對付另一家,這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而以梁國面臨的局勢來看,顯然只有先與吳國議和才是最現實的。
朱友貞都點頭同意議和後,議和的行動自然進行的極快,畢竟大家也擔心吳國會不會立即出兵北伐,所以還是迅速搞定議和之事才行。
就這樣,僅僅幾天時間,梁國的議和使者,御史大夫劉顯就抵達了徐州。
而楊渥得知訊息時,已經將留守徐州的事務都安排妥當,正準備乘船返回金陵。
“嗯,梁國人這麼急著與孤議和,看來他們是擔心孤立即北伐啊!”想到這楊渥不由得笑了起來。
他原本並不打算與梁國議和,畢竟兩家的關係已經到了現在的地步,有沒有議和都沒多大的關係,反而可能約束到吳國的行動。
不過既然梁國都已經派使者前來了,那麼楊渥也不介意派人與其談一談。
當然,這條件自然就要往大了提了,獅子大開口是免不了的,至於最終能不能達成協議,或者能得到多少好處,那就要看最後的局勢演變了。
而且為了配合和談,楊渥還決定在合適的時候讓王綰和康懷貞出兵對梁國控制的沂州發起一次進攻,以壯大聲勢,威脅一下樑國。
楊渥心中謀劃已定,當即笑著對身旁的馮道說道:“議和之事,就由禮部侍郎皮光業負責。不過在此之前,你先擬定一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