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廠家“花心”對於中國的汽車發展利大於弊。一個廠家的眾多合作伙伴一定也會相互競爭,拿出最好的車型、最成熟的技術到中國,而不再是用20年前的技術去“糊弄”。中國的消費者現在越來越精明,近年隨著寶來、POLO等一批國際同步上市車來到國內,一些老車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中國消費者眼光越來越高。
東風公司總經理苗圩認為,中國加入WTO以後,汽車市場會出現高速的增長,跨國公司都很願意進入中國。在這一過程中,要善於以小搏大,要有以5元錢的資本調動95元錢資本的運作水平。苗圩表示,東風公司要尋求與大的跨國公司合作,透過合作利用比較優勢,把自己的產品打出去,把需要的資源拿進來。透過合作謀求雙贏、互利、共同發展,最終能夠擁有自主、開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個大型汽車集團公司。
“花心”考驗品牌質量
去年我國就有30多種新車型出現,今年據說將出現50多種,消費者這兩年可選擇的新車比前二十年的還要多。美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曾出現過這樣的現象,所以2000年之後誰輕視中國誰就會失去21世紀最有活力的汽車市場。看看現在馬路上的車,相比兩年前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今後還會有汽車最新技術在中國發展呢!
當然,汽車廠家“花心”也存在著一些不利的因素,國內廠家忙於應付各個“婆家”,能否產出“優生兒”還將有待市場驗證。各國內汽車廠家和外國汽車集團在各地的汽車廠製造出來的汽車能否都達到一個統一的高標準?這是關係到汽車品牌的大事。不然大城市廠家與小城市廠家製造的一個品牌汽車質量有差距,消費者可不管產地,只認牌子。大廠家多品牌,更應注重相應的宏觀控制。希望汽車廠家的“花心”朝著消費需求的良好方向發展!
中國私人轎車到底多少?彷彿成了一個迷
幾天前,日本時事社的記者從北京發出一篇報道,文中寫道:“中國1200萬輛私人轎車”如何如何。之前,不少國內和海外的中文媒體也稱“中國的私家車超過千萬輛”。
也有國內權威部門稱我國私人轎車只有區區數百萬輛。中國的私人轎車到底有多少,彷彿成了一個謎。
國家鼓勵轎車進入家庭,可是如果連到底有多少轎車已經進入家庭,連家底都搞不清楚,又如何去引導汽車消費,如何指導汽車廠家去生產和銷售呢?
一年前,國內一家權威媒體釋出了國家統計局的一項統計,題目是“中國私人汽車超過一千萬輛”。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沒有錯,可是寫稿的記者卻不知有意還是無意,混淆了私人汽車和私人轎車的區別。許多海外媒體在轉載這篇稿件時,題目變成了“中國私家車超過一千萬輛”。當時美聯社和路透社的駐京記者就打電話詢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這一千萬私家車是怎麼算出來的?
其實,國家統計局所說的私人汽車,是指私人擁有的各類汽車,包括載貨汽車和載客汽車。其中至少一半左右車輛是用來運營的生產工具,而不是消費品。
私家車是港澳人士對純粹用於消費的家庭汽車的稱呼,既包括轎車、越野車,也包括多功能車。
在國家統計局關於汽車的統計中,有一項是“XXXX年私人車輛擁有量”。私人汽車分為載貨汽車和載客汽車兩種。載客汽車再細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種。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03年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400多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219萬輛。私人汽車中,373萬輛是載貨汽車,這些私人擁有的貨車是百分之百的生產工具。846萬輛私人客車中,50萬輛是大中型客車,主要用於客運。小型客車保有量587萬輛,微型客車209萬輛,兩者加起來總計796萬輛。
對這兩部分客車加以分析,可以發現,微型客車中有一多半是小面,也就是麵包車。這些小面絕大多數用於拉貨或載客,屬於生產工具的範疇。屬於私人的小轎車(包括微型小轎車),還有一部分是私人擁有的計程車。目前全國計程車數量近百萬輛,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計程車屬於公司,大部分城市的計程車都是個人所有。七扣八扣,真正作為消費品的私人小汽車不過六百多萬輛。
北京市是全國汽車擁有量最高的城市,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22萬輛,其中私人機動車148萬輛,104萬是私人小汽車(轎車、越野車)。按全市1450萬常住人口計算,平均近14個人,大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