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目前設有兩個可以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業:古代漢學專業和現代漢學專業。此外,擔任教學工作的還有近20位教師。目前的註冊學生人數在150名左右。
漢學系有一個常設客座教授席位。迄今為止,已經有來自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學者們應邀進行過為期1~2個學期的客座講學,其中包括吳小如、劉桂生、熊月之等多位中國教授。
近年來,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每年各派兩位專業教學人員去海德堡大漢學系擔任漢語教師,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則派出學生在兩校學習漢語。
海德堡大學漢學系與清華大學社會人文科學學院之間則以如下方式進行交流:清華的學者去海德堡作訪問講學,而海德堡的漢學博士生則來清華進行學術研究。
留學小貼士
特色學科:神學、法學、哲學、醫學課程最悠久,成就以醫學最高
現任校長:Peter Hommelhoff
申請期限:夏季1月15日,冬季7月15日
電話:(+49)54…2337…2336
電郵:rektor@
網站:
地址:Universitaet Heidelberg,Grabengasse1,69117 Heidelberg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柏林洪堡大學(1)
它是德意志現代文明的搖籃。它顛覆了傳統大學模式,倡導“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研究相統一”。它樹立了現代大學的完美典範,人們尊稱它為“現代大學之母”。
性質:公立,綜合性大學
位置:德國,柏林州,柏林市
成立時間:1810年
組成機構:有11個學院及多箇中心研究所
校訓: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歷史回眸
沒有洪堡大學就沒有光輝燦爛的德意志文明”。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的洪堡大學是依據創校者洪堡“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立的新式學校,它致力於培養學生多方面的人文綜合素養。
曾經的世界學術中心
柏林洪堡大學成立於1810年10月,這所國家資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學府是當時的普魯士教育大臣、德國著名學者、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創辦的。
柏林洪堡大學在成立之初共有4個傳統學院,分別是:法律、醫學、哲學與神學,學校共有52名教師及256位學生,而哲學院的黑格爾、法學院的薩維尼、古典語言學家奧古斯特·柏克、醫學院的胡費蘭及農學家特爾,則象徵了當時洪堡大學各學院的精神。
在19世紀中期高校改革浪潮的影響下,柏林洪堡大學在原先佔優勢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及研究條件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取得較大發展。
柏林洪堡大學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可以說是世界學術的中心。許多知名學者、政治家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身影,產生過29位在化學、醫學、物理和文學等領域的諾貝爾得主,成就驚人。
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就出自柏林洪堡大學即當時的柏林大學,他是1901年獲獎的荷蘭教授雅可比·亨裡修斯·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學動力學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獎。
包括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普朗克,哲學家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叔本華,神學家施萊馬赫,法學家薩維尼都曾在此任教。
與此同時,共產黨理論的創始者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讀過柏林洪堡大學,其他曾在此就讀過的還包括歐洲議會主席舒曼、哲學家費爾巴哈、著名詩人海涅、鐵血宰相俾斯麥及作家庫爾特·圖霍爾斯基等。
倡導以知識學術為最終目的
創始人威廉·馮·洪堡(1767~1835年)是德國近代著名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較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根據洪堡的理念,現代的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合”,教學與研究同時在大學內進行,而且提倡學術自由,大學完全以知識學術為最終目的,並非培養務實型人才。
洪堡認為大學兼有雙重任務,一是對科學的探求,一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他說的科學指純科學,即哲學。而修養是人作為社會人應具有的素質,是個性全面發展的結果,它與專門的能力和技藝無關。根據純科學的要求,大學的基本組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