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個月的努力,牟平的鐵礦冶煉終於步入正軌。
鐵具的產量也從每日三五斤提升到了每日一百斤。
不要小看這一百斤的數目,有了這些鐵水,足可以打造出一百副矛頭,亦或者兩幅鐵甲。
孔融已經把郡府內所有的鐵匠都召集到了牟平去,接受馬雍的統一管轄,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每日裡產量的一半而已。
也就是說,匠工製造出來的軍械,無論數額多少,孔融都與李賢對半分。
身為北海國相,孔融能夠有如此‘胸’襟,著實令人敬佩。
山上的黃巾軍降卒早已經收斂了脾氣,他們在官軍的監管下,賣力的勞作,只為了換取可口的酒水,亦或者香醇的‘肉’食。
按照李賢的吩咐,短時間之內,並不需要給這些俘虜發放月俸,只要給他們填飽肚子即可。
當然了,為了蠱‘惑’降卒出力,適當的用一些酒‘肉’來刺‘激’他們,倒也無傷大雅。
將牟平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之後,徐庶重新回到了劇縣。
這時候,袁紹袁術兄弟反目成仇,袁術向袁紹的仇人公孫瓚求援。
公孫瓚正愁著不好收拾實力日漸壯大的袁紹,便讓劉備屯兵高唐、陶謙屯兵發乾,威脅曹‘操’,讓其不能互為援助。
劉備與公孫瓚可以說是師兄弟,因為兩人都曾師從盧植,劉備走投無路的時候,也正是公孫瓚收留了他,於情於理,公孫瓚的這個忙,劉備都必須幫。
不過,劉備明白,曹‘操’實力日漸壯大,僅靠他跟袁術、陶謙,只怕難以應付袁、曹聯軍。
於是,劉備修書一封,讓人送往都昌城。
信中無非是懇請孔融出兵相援,共擊曹‘操’、袁紹之類的套話。
按照本意,孔融其實並不想摻和到這種你爭我奪的戰爭當中去,可是,管亥兵寇都昌的時候,劉備曾經派兵來援,當時雖然賞賜了不少錢貨輜重,可總歸欠下了一個人情。
如果這時候一口回絕,傳出去,別人肯定會說孔融忘恩負義。
無奈之下,孔融只得答應出兵相援。
派出去呢?
李賢的東萊軍與太史慈的北海軍兩方人馬必須留一個看護北海。
毫無疑問,東萊軍戰鬥力最強,而北海軍缺乏歷練,如果讓北海軍出戰,萬一打了敗仗,那豈不是白白折損了北海軍的名頭?
思來想去,孔融還是決定讓東萊軍辛苦一趟。
經過數月的休整,隨著新卒步入正軌、傷卒的逐漸歸隊,東萊軍已經徹底恢復了元氣,如果算上新裝備的鐵甲,比起大戰之前,整體實力有增無減。
河谷一戰,神策軍、背嵬軍的實力得到了充分的認可,他們兩營折損的人馬也早得到了補充。
如今,在劇縣,李賢有兵馬五千人,其中,背嵬軍、神策軍各有兵馬一千五百人,而李賢親自統領兩千兵馬,這兩千人當中,有胡庸的五百背矛士,王老八的三百斥候騎卒,以及正兵營的一千兩百軍卒。
正兵營的人馬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卒,他們跟隨李賢走南闖北,殺敵無數,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精’銳。
甫一聽說大軍又要出征,全軍上下無論新卒老卒俱是興高采烈。
打仗,意味著又有軍功可立,有軍功,以為著有賞錢,有酒‘肉’,有婆娘!
原本李賢還以為要進行戰前總動員,以確保軍卒的鬥志,可只是在行伍中轉了一圈兒,李賢就知道自己多慮了。
比起先秦時期的那支“怯‘私’鬥,尚公戰”的秦軍,如今的東萊軍更勝一籌!
出了劇縣,大軍往哪裡開撥,這是一個需要商榷的事情。
按照劉備信裡的意思,他其實想跟李賢並肩作戰,共抗曹軍,不過,李賢並不想跟大耳劉摻和到一起,而且他記得很清楚,後世裡,劉備、陶謙、公孫瓚、袁術可是被曹‘操’、袁紹各個擊破,無一人取勝的,跟這樣的豬隊友在一起,某種程度上也把自己陷入了危險境地。
要是李賢傻了吧唧的摻和進去,指不定也會吃上一場敗仗。
與其扎進曹‘操’、袁紹可能佈下的陷阱,倒不如自己選擇一處地方作為突破口。
反正孔融對李賢沒有什麼硬‘性’要求,只囑咐他一切以儲存實力為第一要務。
李賢當然明白孔融的意思,孔融認為這場戰爭與北海國干係不大,東萊軍沒必要為了別人拼的遍體鱗傷,那樣的話就划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