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但他們無法動搖東平的決心,本身的能力上比起東平新興的這一代也的確有著差距。兩國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他當初或許還存著僥倖,希望東平會因為不捨得付出太大的損失而放棄。但隨著兩次會戰北遼大批精銳部隊被殲滅,高森旗戰死,北遼再也沒有抵抗的能力了。在朝堂上,當一位文臣提出無論如何要堅持過完這一年,讓年號再翻過一頁的時候,他終於是大徹大悟了。
北遼最後一代國主恢復家族舊姓,而不再使用當年大唐朝一統時被賜的姓氏,連名字也重歸族譜。北遼末代國主陳澤隆,旋即乘坐舒適的馬車一路前往丹陽。池先平已經保證過,東平會善待北遼百姓,會善待北遼國主一家。雖然不可能保證陳家富貴如昔,總得和以前有所區別,但至少能將陳家,當作是東平重要的大世家,一視同仁。甚至於陳家的子弟如果願意出仕,東平方面也可以安排在北遼疆土之外的地方任職。三十年之後,陳家子弟不得在北遼疆界任職的禁令也會取消。池先平已經被任命為遼疆經略使,而在那之前,他是東平的太尉,這樣的身份作出的保證,讓北遼上下鬆了口氣。東平方面的態度是非常坦率的,而對待陳家的方式,也頗為優容。那些覺得自己更無足輕重的臣子們,也紛紛放下了心來。至少是不會有大清洗之類的事情了。雖然稍後對北遼諸多世家的甄別處置必不可少,但滅族之類的事情,想必是可以避免了。這著實讓北遼上下鬆了口氣。
池先平開始著手整頓北遼降兵了。作為曾經的太尉,原本就是負責組建和管理軍隊,這種業務自然是非常嫻熟。現在沒有必要在燕京留太多的部隊,那樣擺明了對已經降了的北遼不信任,很難獲得人心,池先平在燕京只保留了三萬軍隊,其中兩萬天璇軍,一萬是部族精銳騎兵。天璇軍、鎮寧關守軍和其他的部族部隊,他也只留了一共五萬人,用於駐防北遼遼闊的國土。其餘部隊,完成修整之後就返回所屬駐地。然後,原來的北遼部隊就在被不斷地篩選、整頓和訓練。原來的指揮體系自然被打破,軍官將領也都換了一茬,暫時來說池先平並不太重視將領的作戰指揮能力,而更看重那些品性端方,而又對東平有些好感的軍士。現在,他需要的首先是穩定,其次才是戰鬥力。再說了,由於原來北遼的軍隊訓練體系和東平完全不同,在北遼的體系裡管理軍隊的能力強的人,到了現在可未必很適用了。就按著思路,池先平在一個月裡整頓出了十萬新遼軍。開始逐漸接手防務,並且進行一些清剿盜匪的行動。在大戰之後,敗兵形成盜匪,幾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這種滅國之戰,那些忠誠於北遼的將領嘯聚綠林,可不是一般的麻煩。但池先平讓飛艇部隊配合地面部隊,加上還有特種營、情報局提供充分的情報支援,加上池雷經常蒞臨指揮,每戰必勝,倒是透過這一系列的小戰鬥,不斷收攏著軍心。而掌握了足夠的,能夠控制住的戰力,北遼越發安定了起來。
隨後,則是一系列的修繕和建設工作。燕京沒有受到什麼損傷,但還是開始了一系列城內設施的修繕,一系列的民政設施都在修繕之列。原先北遼囤積的大批軍糧,則作為修繕的報酬,和賑濟貧寒孤寡的用品,被大量派發了下去,很快就讓池先平在北遼民眾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其他各個城市裡,凡是有軍糧存餘的,都是這個處置方式。北遼囤積起來的軍糧品質不高,很多都是陳年的糧食,這也是池先平要儘快處理這些軍糧的原因。這年頭,糧食的儲存可是個大問題,與其便宜了老鼠和黴菌,不如讓這些糧食儘快發揮作用。
由於要到開春才能播種,對農田水利設施的修繕也列在了很高的位置上,而這也是池先平看到了葉韜先前靠著一季收成穩定大片疆域的成果,蕭規曹隨而已。這種好事,北遼百姓自然是大力配合,部族騎兵們更是熱情地跟隨著那些深入鄉里的營造隊伍,學習種植和水利。
然後,就是道路了。池先平知道從剛鐸到燕京的鐵路已經動工,但品嚐使用的道路還是要保持一個相當高的水準。現在的鐵路,畢竟不可能深入到每個城市,只能用於連線最重要的城市。要不是這條鐵路對於鞏固東平在遼疆的統治有著很大價值,恐怕東平朝廷都未必捨得撥出鉅款修建鐵路。這整條鐵路的造價高達兩千四百萬銀元,預計要到後年年初能夠竣工通車。但隨著鐵路的節節推進,對北遼的疆界的掌握也會逐步推進。等鐵路連通燕京的那天,坐鎮燕京的池先平,也就可以徹底放下心來了。
道路的修建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由於東平原本就在進行大量的道路建設,精通道路建設的人才現在可是搶手貨。但池先平還是得到了這方面的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