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四涉��豢疵爛玻�豢闖鏨��

從梁山伯和祝英臺,到張生和崔鶯鶯,“門當戶對”的觀念總是以棒打鴛鴦的醜陋面目出現,被追求愛情自由的人們口誅筆伐。

這裡所說的“門戶”在以前是指舊社會按政治等級和經濟貧富而劃分的“門戶”,那麼在現代,我們還需要提倡“門當戶對”嗎?

王梅和她老公劉兵談了4年的戀愛,王梅家有錢又有地位,劉兵的家只能用窮困潦倒來形容。大學畢業後,王梅的家人給劉兵安排了大學老師的工作。結婚後,王梅覺得老公應該對她的父母和她更好。可事實上,她感覺不到那份溫馨,她覺得自己似乎不瞭解劉兵。

王梅生活在優越的環境裡,生性開朗,劉兵和他的父母卻很敏感,而且劉兵的父母經常在他穿著王梅父母給他買的衣服時對他冷嘲熱諷,說他看不起自己的家,貪圖富貴,把劉兵貶損得無地自容。

這樣的事情多了,劉兵身上就揹負了很大的壓力,總是感覺很自卑,在王梅的家人面前更覺得矮了幾分,最後連自己的家也不想回去了,因為那房子是王梅的父母給他們買的。王梅覺得很不能理解,劉兵為什麼讓她覺得那麼陌生。

王梅的媽媽以前就曾經告誡過她: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以後會有很大的麻煩。

王梅一點兒也想不通,自己擁有好的條件,又有好的家世,而且和劉兵也是有感情基礎的,到了最後為什麼卻還不幸福呢?

是的,王梅有資本,但是她錯就錯在沒有考慮她的資本到底要怎麼用,也沒有意識到她的資本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去欣然接受的。她的資本適合和劉兵談戀愛,卻不一定適合和劉兵結婚。如果當初王梅聽她媽媽的找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我們不是說門不當戶不對就一定不幸福,幸福如飲水,冷暖自知。但是你永遠要記住一件事;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古人說的“門當戶對”為什麼有其合理性?想想看;你為了愛去接受與你自己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另一家人,你能堅持多久?

家庭氛圍、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在一個家族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即便周圍的環境有變化也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兩個家庭如果有相近的生活習慣,對現實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才會有共同的快樂,才會保持更長久的彼此欣賞,也才會讓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拿王梅來說,如果她的家庭和劉兵的家庭稍微有點共同語言,劉兵的父母就不會施壓給劉兵,同樣,如果王梅是和劉兵在同一環境裡成長的,她也能更多地理解劉兵。

婚姻需要講究資本的“門當戶對”(2)

我們相信愛情,也相信世界上有美滿的婚姻,但是從機率上來說,門當戶對的人結合在一起,會更幸福。兩個貧富差距極大,屬於不同世界的人不是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們生活在一起必定會多很多艱難。比如,沒錢的一方肯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尤其是男人,男人沒錢就活得不像男人,結果要麼背上沉重的壓力拼命賺錢,忽視家庭,導致家庭矛盾;要麼時時刻刻帶著這種嚴重的自卑感,脾氣變得暴躁,這無疑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顆定時炸彈,女人如果哪天點燃了導火索,結果必然引起家庭風波,有礙家庭和睦。

導致離婚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濟問題。有經濟學家說過,經濟決定一切,也許在婚姻裡這樣說是絕對化了一些,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物質決定意識。試想一下,如果王梅和劉兵的家庭都是同樣的經濟水平,王梅不會有優裕感,劉兵也不會產生自卑,只要兩人共同努力,就會營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溫馨港灣。

女人在選擇物件的時候,如果條件許可的話,一般來說學歷差距不能太大。我們並不是看不起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只是從現實來說,受教育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如果說夫妻兩個一個基本上是文盲,一個是大學教授,雖然日常生活沒問題,但是在精神交流方面肯定是少之又少。

大多數情況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痛苦,因為這些人往往想問題更深刻更復雜些,他會去尋求真正的精神伴侶。而受教育低的那個人肯定也痛苦,他永遠也不明白,為什麼對方要想那麼多複雜的事情,在他看來純粹是吃飽了飯沒事幹,瞎想。婚姻並不是一定要講究門當戶對,但是一定要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沒有相同的價值觀,在一起怎麼可能有幸福感?

女人在選擇物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