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這家規好,做院訓也好,通俗易懂,簡明賅備,對仗工整,充滿修身齊家的宗旨,不錯。”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越讀下去,李世民越驚訝,他想不到張三還能編出如此好的一篇家規,全篇讀完,還忍不住撫卷長嘆。
“殿下,全文五百二十四字,卻堪稱一篇經典啊。這樣的家訓,不光是張家可用,甚至放之天下而皆準。”
“哈哈哈。”李世民突然笑了。
“殿下為何發笑?”
李世民笑道,“我只是覺得張三這家訓雖寫的好,但他自己卻沒有遵守啊,你看這裡面這三句,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李世民指著那幾句哈哈大笑,“這張三我還是挺了解的,最好奢侈享受,聽說他家中新修一窯洞,弄的奢侈無比,不但屋裡鋪磚,院裡都鋪磚,而且還特別為新窯洞打了一整套漂亮的傢俱,甚至就為享受,還在院裡挖井架水車修水塔,弄出了自來水。”
“還有,張三最好吃,而且食必精細。更別說這張三還挺好財,營華屋,謀良田,這才不長時間,張三都置辦了數十頃良田,聽說他還買了上萬畝的溝坡?”
房玄齡也在一邊笑道,“殿下還沒說他在我和如晦家旁邊購的那處大宅子呢,光買下來就花了三千貫,另外到現在還在大興土木的裝修呢。我去看過幾眼,確實裝修的非常奢華。”
“你們還沒說張三剛成親,就已經納了房妾呢,我還聽說他跟隔壁莊上的一個小娘子也有些風言風語啊,這小子不但貪財還好色。”李世民笑道。
這麼一說,三個人再看著這篇猶如警世之言的張氏家訓,都有些擠眉皺臉的,這張三自己是樣樣都做不到,卻非要寫的這麼大義凜然的,還寫成張氏家訓,這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
有這樣的家長,以後張氏的子孫能遵守張氏家訓?有他這樣的山長,白鹿書院的學生能做到這院訓?
房玄齡摸著半邊臉,彷彿是牙疼。
“如果拋去張三郎本身不說,這篇院訓家規,確實非常好。”
李世民也不得不點頭。
“一會這本書留給我,我要把這篇家規抄下來,讓承乾他們以後誦讀。”
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也早打算把這張氏家規當成他們自家的。
“這個張三郎,還真是一不注意,就能搞出些大事來。”李世民捋著鬍子長嘆一聲。
“殿下,這是好事啊。”房玄齡道。
杜如晦坐在一邊,也是點頭表示贊同。
“張三郎展露的本事不小,殿下只要看太子出手將張三郎調進東宮就可知。我們跟張三郎還算熟些,感覺不太明顯,但若以外人角度來看,張三郎是個人才啊。能發明曲轅犁,能發明酒精白藥,發明傷兵營護理章程,甚至還能孤身入城勸降反賊,智奪洺州。長安城裡張三郎的名聲可是傳的很響亮的,更別說,他迎娶崔十三娘,可是弄的整個長安都轟動的,這樣有才又有名的人,可正是太子一向喜歡的。”
“而現在張三郎寫出了這般優秀的三字經和張氏家規,這可是文壇盛事啊。只此一本書,張三就能躋身士族名士之列,他以後在東宮只會更加受到重視。殿下別忘了,張三現在是我們打入東宮的臥底,他在東宮地位越高,接觸到的東宮機密就越多,那對我們就越有利了。”
李世民不住點頭。
話確實如此。
可一想到,那個幾月前還只是個能把豬肉做成美味的廚子,如今居然也要搖身一變成為名士,想想,就有點難以適應啊。
這個張三,究竟還有多少能耐沒有顯露出來。
“玄齡,如晦,你們說張三不會到了東宮之後一去不復返吧?”這樣厲害的張三,李世民都有些擔心了,萬一他投了太子,可怎麼辦。
“殿下請放心,張三既然那天能來找屬下言明心跡,那就說明他絕不會做出那樣的事情,他真要改投太子,又何必說那那番話呢。特別是他還說出殿下當主天下之言,這樣的話若是將來洩露出來,他張三就算有九條命也不夠死的,整個張家都得置於萬劫不復之地。張三郎,無論如何也不會反的。”
那天的那番話,只有五個人知道,張超,房玄齡,李世民、杜如晦和秦瓊,他們不知道的是,張超還告訴了張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