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南岸,一座大城雄據漢水中游。
“那就是襄陽城嗎,好雄偉!”漢江一條大船上,李承乾等孩子看著遠處那座漸漸顯露出來的城池,都不由的驚訝嘆聲。
“嗯,那就是襄陽城,始築於西漢高帝六年,到如今已經八百餘年了。此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雄據漢水中原。自東漢末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縣治,是一座八百年軍壘要塞。”
荊州做為長江中游重要的城池,地位顯赫。而襄陽,則是做為漢江上最重要的一座城池,襄陽甚至比荊州還要重要。
襄陽最重要之處,就體現在他溝通南北。
早在春秋時期,襄陽就已經有北津戍,是楚國北方的大型軍事渡口。透過湖東與漢江相通的北渠檀溪水河道可方便出入漢江,而江斜對岸地勢高爽,可與北津戍對置往來回返的碼頭,具備大型軍訓事渡口的優越天然條件。
春秋戰國時期,就一直是楚國北進、東擴、西拓時楚軍訓尤其是楚王師出入的聚散地,後來逐漸的發展為規模漸大的城邑。
兩漢時,北津戍地位越發的突出,北津戍後改為襄陽。
東漢末年,劉表在原城東北築了新的州城,也就是現在的襄陽城,此後歷經數代的擴建,八百餘年來,終於形成了如今的襄陽城格局和規模。
“真有八百年嗎,那豈不是比長安還久遠。”柴令武道。
李承乾鄙視了自己的表弟一眼,“長安城才不過幾十年的歷史,哪裡能跟襄陽城比。這襄陽城可是八百多年的歷史呢!”
“這城池好大啊,比長安大嗎?”
隋唐長安城,那規模可稱之為當今世界之最,周長達七十二里。就連楊廣後來興建的洛陽城,也沒有這麼大。
襄陽雖有八百年的歷史,但卻也沒有這麼大。
“襄陽城周九里,東南西三個城門上有甕城,城垣上有馬面和看樓,城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有延至江邊的雁翅城。”
“才九里啊?”
一群小傢伙都知道長安城有七十二里周長,一聽襄陽城九里,立時覺得襄陽城也不過如此。
“你們可別小瞧了襄陽城,襄陽城雖不如長安城大,但卻地勢險要,依山背水。尤其是三面環水,背後倚山,易守難攻。城垣上有垛堞三千六百個,護城池寬達八十丈,號稱鐵打的襄陽城。”
“八十丈寬的護城池?”李承乾都驚撥出聲,這寬度,也太寬了吧。
“所以說叫護城池而不叫護城河護城壕啊,其實應當叫護城湖更合適些。襄陽本就三面環水,加上這靠山的一面還有護城池,實際上襄陽城就如同一座大島,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尋常手段,想要強攻襄陽城,沒有十萬兵馬,根本不可能撼動。”
李超雖也頭次來襄陽城,可誰不知道當年郭靖和楊過在襄陽城帶領武林群俠一起對抗蒙古大軍,襄樊大戰可是持續了十六年之久啊,一座襄陽城,讓南宋朝廷多撐了十幾年。
李超以前最早知道襄陽,是在三國演義,然後是在射鵰和神鵰裡面。再後來,讀書時候,認真的去了解了襄陽城的歷史,才知道,襄陽還被稱為華夏第一城。知道曾經席捲天下的蒙古大軍,卻曾被阻十六年之久。
“襄陽城有這麼厲害嗎?那為什麼朝廷不選襄陽為新都,卻還要在鄧州建漢京城呢?”太子問。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普通百姓都也有此問,只是沒機會能向李超提而已。
在南陽襄陽盆地裡,真正的形勝之地,當然就是首選襄陽,那是兵家必爭之地,自春秋戰國時起就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重鎮。
襄陽地處武當山、荊山、伏牛山和桐柏山的環繞之中,北部與南陽盆地相通,相部則隔漢水和攀城相望,山水相間的地理格局,和相對閉塞的區域環境讓這裡易守難攻。
有一句話說,湖廣之形勝,究竟是在武昌還是襄陽或者是荊州,然後說以天下而言,重在襄陽。
襄陽在三國時期,更是魏蜀吳三國激烈爭奪之地。南北朝時期,襄陽也始終是南朝對抗北族的戰略據點。
後來的宋元之時,這裡更是抗擊金元南下的堅固陣地,是南宋的國門。
襄陽的重要性,尤其是體現在南北分裂的情況下,那就是核心要點,誰能爭到,就就能佔據全盤的主動。
不過襄陽的軍事重要性一直沒有變過,但選都城,並不是要選那種最堅固險要之處。
這就好比,關中最險的地方應當是潼關等四塞,中原最險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