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相公房。.
今天很難得的坐了一群人,房玄齡、馬周、魏徵、褚遂良、岑本、許敬宗等位列左側,而右邊坐的這群人卻也個個來頭不小身份不凡。
長孫無忌、高士廉、楊恭仁、宇士及、韋挺、杜淹、戴胄、劉弘基等居於右側坐。
“美洲、澳洲、非洲,三地任選一地,陛下禪讓之後可保留唐王之爵。其實宗室,皇帝的兄弟可授郡公之爵位,皇帝的兒子可授縣公之爵,依然是三地任選一地換封。”說話的是褚遂良。
今天這麼多人一起坐在這裡,討論的是皇帝禪讓之後的安置,當然也還要討論長孫無忌等這些已經認慫的保皇黨們的安置。
對於承乾,張超的意見是要尊敬禮待。
不過為了避免對局勢的影響,還是不能安置在原,美澳非任選一地,然後朝廷把他送過去,可以給他兩三萬人口,如太皇、李治一樣,讓他們能在當地落腳紮根。
這樣的條件,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起碼,在過去,還沒有哪個新朝皇帝會如此善待前朝皇帝和宗室,楊堅和李淵,那都是受禪之後把前朝皇帝毒殺,甚至把宇家和楊家給滅了。
張超認為不一定要斬草除根,將他們送的足夠遠,也不用擔心什麼東山再起這些。善待他們,對於權力交接,局勢穩定也很有作用。這不是什麼婦人之仁,純是從局勢的把控成本來考慮的。
長孫無忌冷著臉坐在那裡,走到這一步,其實已經完全沒有什麼話語權了,今天這與其說是商議,不如說是來聽張超他們的宣佈。
“遠你認為陛下去哪更好?”
張超道,“如果你們詢問我的意見,那我建議去非洲。”
“為何?”長孫問,太皇在美洲,李治在澳州,皇帝去這兩地,起碼還有個自己人地盤。
“這些年我原與泰西貿易,且貿易量不斷增加。現如今從原到地海,這條航線每年成千萬的船在跑,從原的沿海到南沿海,再黃金半島,再到印度洋沿海,然後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地海,這條航線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唐殖民地。”
“現在我們紅海南的非洲東北已經有了好幾個殖民地,陛下如果去非洲,那麼航行過去會非常方便,而且以後與我們的原交流貿易也方便。”
長孫無忌一聽,倒確實是這樣。
太皇去美洲,那是單槍匹馬過去,李治去澳州也是一樣。
現在原與那邊沒有什麼貿易,與南美洲的殷人會有些貿易,但這航線走的船非常少,一年往返一趟,沒幾條船過去。
相反,跑地海的船確實成千萬。
“那安置在非洲哪?”
長孫無忌是想安置在亞丁灣南的非洲之角安置的,不過張超可不會把他們產安置在這裡,雖然這個非洲之角其實很貧瘠,但這裡靠近著貿易線,讓他們在這裡安置發展,可是有些讓人不太放心。
張超計劃是把承乾安置到非洲最南端去,安排到好望角那裡。遠讓貿易航線,他們想要很快發展起來,難的多。
至於長孫無忌他們,馬達加斯加等非洲東海岸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島嶼,足夠安置他們了。
非洲雖大,但張超也不打算大方的直接給他們分了。
“你們可以帶走他們所有的族人以及財產。”
相於朝廷會給承乾一批人馬,長孫無忌他們換封遷移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他們可以變賣自己的產業,然後帶走自己的奴隸,帶走自己的族人,但朝廷不會額外再給他們人口,船隻、武器這些也會限制出售給他們。
成王敗寇,說到底,長孫無忌他們都是失敗者。
楊恭仁和宇士及面色難看。
“我們之前說好的可不是這樣,你答應過我們的爵位、封地等可以不變。”
岑本替張超道,“本來確實如此,可你們一面已經跟我們談成了協議,一面卻又還在暗地裡各種動作不斷,真當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嗎?既然你們先打破協議,那麼我們也只好如此。”
“這都是誤會!”
張超搖頭,“沒有什麼誤會不誤會的,敢做要敢當。去了非洲也沒什麼不好的,那裡的土著都還很落後,你們到了那邊,殖民開拓很容易。那邊還有很多礦產,到時挖礦販奴,你們的日子會過的很瀟灑的。”
馬周拿出了一副地圖。
長孫無忌等看到面有印度洋有阿拉伯海,有波斯灣,有亞丁灣,還有紅海、地海,也有阿克蘇姆和埃及,在那紅海兩側,還有十塊帝國的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