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送到,1500月票加更!
張超打算故技重施。
可侯君集卻提著柄寶劍放在張超的面前,“秦王讓你立即去秦王府聽令,若是推辭不去,就讓我提你人頭前往!”
張超臉色很難看,“侯將軍,你先坐下喝杯茶。”
“軍情緊急,沒有那麼多空閒。張三郎,你接不接秦王教?”
張超腦子有點亂,怎麼每次李世民都喜歡這樣亂來?說好讓我到東宮臥底的,也好不容易在東宮站穩腳跟,取得太子信任了。為什麼李世民現在卻又要公然調他過去,這不是讓人生疑嗎?
張超不想去打仗,不管是去河北跟突厥人打,還是去隴右和吐谷渾人打。可李世民居然讓侯君集拿著他的劍來了,這個王八蛋,他想起了玄武門之變時。當時房玄齡和杜如晦也已經被調出李世民麾下,李世民派人去叫兩人到秦王府議事,兩人說不方便。結果李世民就讓人拿著他的劍過去了,要麼人過去,要麼頭過去。
看來李世民現在有點狗急跳牆啊。
張超先答應了侯君集會去長安,然後問了些情況。得知李世民要以一萬兵去隴右征討吐谷渾時,還立了軍令狀,覺得他真是瘋了。難道李世民不管不顧的讓他去,這是要賭上所有身家啊。
“殿下有令,令你馬上從灞上的工坊之中徵召三千人隨軍。”
“工坊之中多是些學徒,許多人都未成丁,甚至連中男都不是!就算要募兵,那也得募成丁之青壯!”張超一聽就怒了,他這些作坊裡的工人加起來不到六千,一下子抽走三千,那他這些工坊都得停工。
尤其是工坊裡好多都是沒成丁的,從十二歲到十七八歲的居多,從裡抽三千,那意味著所有十六歲以上的都得抽走。
自己的工坊全都得停工,最要命的是這些工人都是他辛苦培養的啊。萬一打仗損失了,那多可惜。
“國難當頭,就算是中男,也得上戰場。”
話說到了這地步,反正就是不管張超同不同意,都得執行了。
這雖不是皇帝敕令,卻是秦王教。比一般官府的公文,還要高階。
最後國難當頭四個字讓張超稍冷靜了一下,朝廷內憂外患,南有叛亂,北有突厥南下,眼下關中空虛。雖然他不相信吐谷渾能打到長安來,可眼下確實是當的起國難當頭四字。
這個時候李世民讓他隨軍抵禦吐谷渾,甚至要把工坊十六歲以上的少年叫去隨軍,他實在無法拒絕。
“管家,去通知下各個工坊的管事,讓他把十六歲以上的工人都叫到村口來。”張超把管家送到門口,然後悄聲告訴他,“告訴管事,各工坊裡重要位置上的工匠和熟練工,讓他們呆在工坊裡,不要出來。”
一個工匠和一個熟練的工人,可是相當難培養的,張超不希望這些人有半點損失。
村口。
數千工人聚集在那裡,有些不明所以。
侯君集捧著李世民的劍站在一條高凳上,向工人們宣佈了秦王教,徵召工人們去當兵打仗。
工人對這個命令震驚不已,交頭接耳聲不斷。
張超走過去,雙手下壓,工人們都靜下來。
“如今南有江淮輔公祏叛亂,北有突厥入寇,這個時候西面的吐谷渾趁火打劫,連襲我隴右三州,已經威脅到了關中京畿安危。秦王殿下臨危受命,掛帥出征。然眼下京中兵少,故不得不招募一批敢戰之民從軍。”
“凡應募者,立賞五千錢。有應募者,站到左邊空地來報名登記!”
站在那邊的都是十六七八歲的年青人,聽說打仗還有點興奮。當聽到應募就有五千賞錢,上了戰場還會有糧餉,立了功還會有賞賜,甚至有機會授勳升職後,不少人心動了。
看著這些少年站出來,張超心裡複雜無比。
他很不願意這些人去打仗,不僅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工人,他們走了,工坊不說停工,也得減產大半。而且這些人還這麼的年輕,他們甚至都沒有受過絲毫的訓練,現在卻要去隴右打仗,面對強悍的羌、氐部族,一將功成萬骨枯,都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能夠回來。
最終三千人還是募齊了。
都是十六歲以上,但絕大多數又都是二十一歲以下未成丁的中男。
“恭喜你,三郎,你現在是右後軍行軍總管了!”侯君集站在那裡笑道。
張超卻沒有什麼好臉色,這次真是趕鴨子上架了。
至於什麼右後軍行軍總管,更是沒半點高興。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