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

同行互相拆臺降價呢。”

因為先前張超作保,每個商人手裡都換到了莊票,因此茶葉商人們並不用擔心這些人拿來交換的商品是他們不想要的。

茶葉賣完,然後賣馬。

馬則要複雜一點,要分成公馬、母馬、騸馬,還要分成不同的年齡。根據不同的情況,分成了多個組。

然後開始拍賣,一樣是從高往低叫價,如果出現兩個以上商人對同一價位一起出價,則轉為往高競價,價高者得。

“母馬兩千錢一匹,這批總共一百三十八匹,是一到四歲口,兩千一匹有沒有人出價?”

經過之前拍賣茶葉的經歷,許多商人也學聰明瞭,知道並不是越到後面越便宜,相反越到後面反而競爭更激烈,往往會叫出更高價。

因此現一喊價,就有人競爭。

“我要二十匹!”一名漢商出價。

沒人競爭,他成功以起拍價拿到二十匹。

拍賣繼續進行著,不時有人出價,也偶爾有多人出價。

“我有一個疑惑,這樣競拍,大家都用莊票付錢。可那些最後什麼也沒拍到的人怎麼辦?他們的貨被拍賣掉了,自己卻沒拍到貨?”孫伏伽問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給這些商人開的莊票,都是用貨物抵押的,有多少貨才開了多少票。最終買與賣,是相符的。”馬周給孫伏伽解釋。

“打個比方吧,胡商帶來的所有商品,價值兩萬貫,漢商帶來的東西也值一萬貫,兩相加起來我們開了三萬貫的票,然後他們參與拍賣。三萬貫的票,正好拍到三萬貫的東西。”

“可我們開票是按每樣東西的基本價,但拍賣價格卻有高有低啊!”

“也是一樣的,每個商人拍賣,都只能在自己擁有的莊票數額內競拍。有一千貫,就只能拍一千貫商品,超出是拍不到的。雖然確實拍賣價格會有一些起伏,但影響不了整個交易。而且你別忘了,這裡面也有我們的許多貨物,而且張記商鋪開莊票也是收費的,拍賣也是費的。我們可以最終拿我們手裡的商品和賺到的手續費,來做最後的調整的。”

孫伏伽還是有些聽不明白,感覺太繞了。

“好比我本來有一百箱茶葉,價值六百四十貫,我的茶葉賣拍出去了。而我想要買牛,但結果沒有這麼多牛,或者牛已經賣掉了,我手裡最後拿著六百四十貫莊票,怎麼辦?”

這是一個問題。

交易本來講的是以物易物,可現在這樣,如果自己的貨賣掉了,但自己去沒買到貨,自己拿著這六百四十貫莊票,有什麼用呢?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如果你有六百四十貫莊票沒花出去,那麼定然會有六百四十貫的貨物沒有賣掉的。若是出現了這種情況,也沒有關係的。”馬周是對張超的這個交易模式比較瞭解的人。

“出現了這種情況,或者說,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比如你的茶葉賣掉了,可你沒買到想買的牛,交易剩下沒賣掉的商品裡卻沒有你想要的。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聯絡番商,看誰有牛,然後跟他預訂,讓他們組織一批你想要的數量的牛過來給你交貨。”

“可我手裡已經沒有茶葉了,我要拿什麼交易呢?”

“這個我們會與那個賣牛的商人提前談好,他需要什麼交易,我們會另組織貨物,到時你把手裡的莊票給我們,我們把牛給你,至於那牛商,購牛的商品由我們給他。”

孫伏伽點了點頭,“那這次貨沒賣出去的人呢?他們拿貨抵押得到莊票,買到了自己想要的,可自己的卻沒賣掉。”

“那他的貨我們吃下來,聯絡其它的商人,或者下次再賣。”

不管哪種經營模式,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

張超實際上就是開了一家交易所,把商人們的貨物拿到他這裡來,促成更多的交易。但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

“沒買到貨的,我們給他組織預訂。買到貨,但自己貨沒賣出的,我們把他的貨吃下來,拿回洮州城去賣。或者以後就在這裡開商鋪放在這裡寄賣也行。”

按張超的這個交易所模式,是先拿貨估錢,然後開莊票,最後拿莊票去買自己要的貨,最終自己的貨賣掉後,把莊票又還給張超,這是一個迴圈。

如果自己貨沒賣出去,莊票又花掉了,他們就沒有莊票可以交還,也就欠張超錢,他的那批沒賣出去的貨,就得歸張超所有,其實等於就是張超買了他的貨而已。

最終有沒買到貨的,張超就得另外去聯絡一批貨,來換回那人手裡的沒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