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奴為主。而荊州的奴隸,卻多數是山南的土蠻,湖南的梅州蠻,還有巴蜀的僚人,也有江西廣西雲南的蠻獠。
這幾年,無數豪強貴族之家都組建了捕奴隊,全副武裝的在五嶺大山,在大巴山在蜀中捕奴。
那些山裡的蠻夷,算是倒了血黴了。
好多人要來過著與世無爭的大山生活,可就因為如今奴隸交易的火熱,利潤的驚人,於是他們紛紛參與進來,去攻打那些山寨,捕捉那些蠻夷。
而朝廷也在默許著。
發生的這些事情,對朝廷也是有好處的。
蠻夷們的村寨被攻破一處,朝廷自然就接管一處地方。原來只是在山下平地才有控制權的州縣,也便擁有了更大的轄地。
甚至當地的漢人百姓,也能以低價從官府買到許多剛收歸官府的蠻地夷地。
據不確切的統計,在過去的三年裡。
那數不清的捕奴隊,起碼從山南、湖南、黔中、巴蜀、雲南等西南各地,捕捉了上百萬的蠻夷奴隸,然後透過荊州奴隸市場,被交易到了各個地方。
湖南這塊原來朝廷沒有什麼控制力的地方,如今已經沒有什麼蠻夷勢力了,少數倖存蠻族部落,都退入了深山峻嶺之中,也再沒有能夠可以舉旗與朝廷對抗的蠻部。
這無數的蠻夷奴隸,也緩解了許多用工荒,同時降低了奴隸市場的價格。
連李家,都買了不少荊州市場的奴隸。
“弱肉強食,這本就是叢林法則。西南的蠻夷固步自封,不肯漢化,不願歸入主流。被征服,甚至被奴役,這也是很必然的事情。雖然有些殘酷,可誰也無法阻止。”這是李超跟崔鶯鶯說的話,事實本質就是如此。
在大唐人的眼裡,上至君主宰相,下至販夫走卒,並沒有誰把那些蠻夷俚獠,當成是大唐人。
在唐人眼裡,他們就是異族,跟北方的突厥人啊、契丹人啊、高句人啊、吐谷渾人,並沒有什麼區別。
他們對於那些貴族豪強家的捕奴隊不但不反感,還稱讚,認為他們為大唐開疆拓土了呢。
湖南已經被那些人掃光了,下一步就是雲貴高原了。
估計以那邊的交通地形,還有土著實力,夠他們再折騰個十年了。然後十年後,可以去折騰雲南,雲南折騰完了,還可以衝入緬甸雨林,到時還有真臘。
如果他們一直保持這個勁頭。
或者說,只要大唐的工商一直如此興盛下去,用工荒一直存在,那麼那些捕奴隊就會一直往南開拓過去。
這些人是開拓先鋒啊!
李超對他們是不反對也不全支援,只要不觸碰自己的利益就好。
前段時間,就有人想跑到琉求來捕奴,也許是他們覺得琉求比較近,上琉求捕奴成本低。但琉求早就是李超的禁臠啊,敢來琉求捕奴,那不是從李超嘴裡奪食嗎?
琉求上的土著,李超可是當成自己家養的。
他拉起來的那個聯盟,依然還是那麼多個部落,但這幾年來,在李家的支援下,已經是打遍周邊無敵手,不知道滅了多少個部落。
李超每年起碼能得到十萬個山夷奴隸,為李家大大緩解了用工荒,這可都是李家一人的收穫。更別說,李家在琉求上的土地越來越多,這幾年又興建了幾個港口和城堡,開拓的耕地也越來越多。
那個聯盟的部落,現在已經淪為了李超的打手,僱傭兵。他們為李超征討攻伐那些其它的山夷部落,然後拿打下來的人口、地盤到李家這裡換東西。換萬能的紙鈔,換武器、甚至在城裡買房,過著極舒適的日子。
也不耕種也不打獵了,連房子也不蓋布也不織了,他們就專門打仗。
李家每次也出兵,但基本上就是在後面觀戰押陣,死的都是山夷自己人。現在整個琉求島的西面中南地區,都已經成了李家的天下了。當然,也是朝廷的天下,去年,朝廷還特意把澎湖縣,升格為琉州。
“我都已經三年沒有去過琉求了,我挺懷念那個地方的。”李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