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各地的朝集使也陸續抵達京城。連北方几道的宣撫使、大都督、都督、刺史等也都到了。
到京的朝集使們,慣例要拜訪京中的宰相們。
李家的大門門檻,最近一段時間都快被這些封疆大吏們給踩爛了。
年三十,李靖李績,這大唐帝國軍界雙璧、北方雙雄,也聯袂來訪。沏上一壺好茶,閒聊幾句之後,二人也開始提出了拜訪的目的,他們想要李超支援他們明年的進攻突厥計劃。
李靖個子很高,長的並不是那種虎背狼腰的魁梧大漢型,而是比較修長,穿著一身錦袍的他,實際年紀都五十五了,倒更像是一個老書生勝過一個邊帥。與他的義兄虯髯客張仲堅相比,李靖看著老多了。
滿臉的皺紋,鬍子都有些花白。用李靖的話說,他以前在代北為將多年,後來戎馬半生,四處轉戰,不免就老的快了點。
李靖也算是大器晚成,少年就成名,被舅舅大隋名將韓擒虎稱為兵家奇才。十六歲,就當了長安縣的功曹。但此後,卻一直仕途不顯,官職不高,當的是些兵部駕部員外郎這樣的官職,直到四十餘年,才出任馬邑郡丞,算是與統兵沾上邊。
真正讓李靖開始軍界揚名,還是在加入了李唐之後,他做為李孝恭的副手,在平定東南的一系列戰事之中,大顯身手,屢戰屢勝,攻無不破。
而後,又得了李超的推薦,在新朝中被皇帝授為河東道大都督,兩次聯手李績出擊突厥,均取得驕人大勝。
越發的讓大唐戰神之名流傳。
與李超李靖並稱為大唐軍界三神的兵神李績,今年剛剛三十。正當而立之年,比李靖年輕了二十五歲的李績,功績地位卻並不比李靖低,甚至在大唐的資歷裡,還要高上那麼幾分。李靖還未封爵之時,李績就因為帶著李密地盤兵馬降唐,而父子俱封國公。
此後在河南河北的戰場,雖然打了好幾個敗仗,還被俘過,可因為對大唐忠心耿耿,卻是深得李唐信任,尤其是當時的局勢下,這個手裡有地盤有兵馬的河南降將,十分重要,朝廷也不等閒對待。
只是因為在李世民奪嫡一事上,沒有直接支援,這讓他在新朝開始沒能如李超等人那般得到信任。不過也多靠李超支援,才得以繼續鎮守一方。如今憑著實打實的功績,也算是在新朝武將之中,站穩了自己一席之地。
今天戰神和兵神跑來找軍神,三神齊聚首,倒不是要來論個兵法討論個戰陣什麼的。
兩人一番寒喧過後,直入主題。不為別的,就是想勸說李超支援他們明年向突厥反擊。二李一在河東一在河北,正是對抗突厥的最前沿。
如今突厥內亂,狗咬狗打了大半年,還沒有分出勝負。上次二李越過長城,殺入陰山下,只搶了不少年羊人口,結果就被朝廷要求撤軍。
撤回長城下後,幹看了半年的戲,二李都有些不耐煩。
北方內亂,打的一踏糊塗,多好的機會啊。
他們也知道今年朝廷多事之秋,北方災情嚴重。但正因此,越應當出兵突厥啊。趁著突厥內亂,狠狠的搶他孃的。
搶他們的牛,搶他們的羊,搶他們的駱駝,連他們的肉乾都給搶光。
大唐在北方邊境屯著十幾萬兵馬呢,如果開戰,起碼總能以戰養戰,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再費力供應吧?
要是不搶,明年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北方乾旱,邊境上屯田也難啊。只靠自己放牧,哪及的直接去搶呢。
關鍵還是現在好搶,要是難搶,他們也就不說這個話了。
李超不是兵部尚書,但李超是檢校尚書左僕射、平章事,是政事堂的宰相之一,還是太子太師,太子詹事,深得皇帝的倚重信任。
他們深知,今年才剛二十五歲的李超,這位年輕的不像話,看起來更像是個富家公子的年輕人,其實在帝國中樞,說話非常有影響力。
他們甚至明白,大唐這兩年對外的策略,其實大多是出自李超之手。李超說打,皇帝考慮也會慎重考慮。李超若說不打,皇帝也會聽取他的意見。就如上次朔方,李超說要打,皇帝最終便放權給他,大唐北方各道,都做好了準備開打。
結果李超臨開戰,又說不打,皇帝最終也取消了開打的命令。
李靖端著李家精緻的白瓷杯,“這是邢窖產的白瓷?怎麼這般薄透,白中透青,品質大好啊。”
李超笑道,“我從河北請的老窖匠,然後在江南西道的饒州新平縣,在那裡新建了窖燒瓷器,那裡有上好的瓷土。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