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還能給下面的管事發百萬獎金,那肯定也還很有錢的。
“這我當然信的過趙國公的,不過朝廷最近也挺難的,國庫空虛沒錢啊。不瞞你說啊,要不是陛下把內庫的二百來萬貫拿出來,只怕現在朝廷都已經揭不開鍋了。可也只能暫時捱段時間,過完年,就真的要發不出俸祿發不出軍餉了。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才來找趙國公啊,還請趙國公能夠在這關鍵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向朝廷借一筆款子。”
“一千萬貫,有一千萬貫,朝廷就能度過這次難關了。”
戴胄伸出一根食指。
李超搖頭。
“八百萬,八百萬貫也行。”
李超還是搖頭。
“五百萬貫,不能再少了。”
李超架起二郎腿,端起茶杯,普餌紅色的茶湯散發著一股清香,李超抿了一口。
“戴公啊,你的胃口是真大啊。開口就是一千萬,八百萬的。可你也應當知道,這千八百萬可不少啊,如果是千八百萬文錢,我倒能湊一湊,可這千八百萬貫,那我也是無能為力啊。”
“再說了,俗話說的好,這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前賬未清,你這又要再借,這事情不是這麼個辦法啊。眼下年關將近,你看誰家,不都是早就停止了外借,這個時候都講究清賬,哪裡還有前賬未還,又往外借的道理?”
“李家確實是有點家業,可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來的。之前朝廷困難,又是天災又是兵禍的,李家響應朝廷,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朝廷每次發行國債,李家都認領了,還是儘量多認領,之後發行鹽債鹽債這些,李家也都認領了,朝廷還幾次三番向李記錢莊借款,李記不但借了,還給的是最優惠的利息。”
“戴公啊,李家可謂是仁至義盡啊。”
戴胄抹了把額頭,“趙國公,這些我也知道,灞上李家,和趙國公向來高義,朝廷也是不會忘記的。只是眼下,朝廷確實困難啊,無米下鍋,還望李家能夠再伸援手。”
李超卻是搖頭。
“今天我也給戴公交個底,前賬不還,李家不會再借錢給朝廷,說實話,也沒錢可以借。”
戴胄面色微變。
“趙國公,這話未免不實吧,今日我上山來,一路上,可是看到李家管事的馬車都停了幾里路長,全是四輪馬車啊,價格不菲。而我一上山,就聽說趙國公剛給李家的管事發年終特別獎,一下子就發了一百萬貫啊。如此豪爽的手筆,怎麼還說李家沒錢呢?”
李超笑笑。
“天下皆知李家對於家裡做事的人確實比較優厚,李記的管事們也確實多有馬車,這次李家也確實拿了一百萬貫做特別獎下發。但戴公不要搞混了一個事實,這些,其實都是經營的成本。”
“經營成本?”
“對啊,經營成本,這些都只是李記經營的一種方式而已,優厚的待遇條件,才能更好的招攬人才,才能更好的激勵他們的做事熱情。就好比,你去糧鋪裡買米,一斗糧賣二十文。並不是說,糧鋪一斗米就賺了二十文錢,這二十文錢裡還是有經營成本在裡面的。”
“店鋪租金、店員夥計的工錢、還有向朝廷交納的稅收,以及這大米收購時的本錢,甚至還有路上運輸的成本,以及倉儲的成本等等,這些成本可不低。甚至店家還提承擔著諸如糧價波動帶來的損失風險等。”
“我李家的管事、工人們確實待遇較好,我也確實拿出百萬貫來做獎金,但這些都要算在經營的成本里面的。李家家大業大不錯,可攤子也大,李家總共擁有八千餘家的產業商鋪工坊等,總共擁有員工三十餘萬,一年賺的錢不少,但光是人工的工錢開支就極大,再加上店鋪工坊的擴張,原材料的進貨準備,以及商品的積壓,我們每年還要拿出大把的資金來進行技術革新·····”
“戴公,我給你透個底吧。其實李家這些產業一年下來,確實賺了不少錢,但都只是存在於賬面之上,並沒有什麼現金。賺來的錢,其實都變成了原材料、倉庫裡的商品,還有各家產業的繼續擴張投入,錢都又投進去了,別看我給管事們發了一百萬貫獎金,可實際上我李超今年一文錢也沒有往家裡收,錢都又投進去再擴大生產了。”
戴胄半信半疑。
“趙國公,那李記錢莊再給朝廷借五百萬貫。”想了想,戴胄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