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樣子,也不是有什麼急事的樣子。但不長的時間,王內侍都跑了兩次朔方了,這又不可能是沒有事。
估計還是李世民有話給自己,所以派了這位內侍前來,要不然,一道旨意降下就好了。
端起茶杯,一邊品著茶,李超一邊在暗暗猜測王內侍的來意。
其實在李超決定暫停對突厥的全面反擊,並在與鬱射設取得了很不錯的談判結果,基本上以和平手段把河曲地拿回來了後,李超就覺得李世民應當早晚要把他召回京去。
畢竟朔方節度使這個官職就是為了收復朔方而特意設的,當初封的時候,朔方還是梁師都的。因此這個節度使的職權大一些,也沒有人說什麼。
但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朔方鎮那是大唐的疆土了。
大唐連行臺都撤了,大都督府都給削了權,軍政皆管的總管府都改成了只管兵的都督,又豈還能再讓他這個管天管地管空氣的節度使存在?
不用打聽,李超都知道朝中肯定有很多人會上書要求撤消朔方鎮,罷除他節度使職。
對於這種事情,李超不想發表意見。
雖然說,從大局上來看,眼下朔方鎮還有保留的必要,畢竟剛剛收復,突厥人也並不就真的那麼友好。讓一個權柄大點的節度使統領朔方鎮,多呆幾年,於大局有好處,於朔方地方穩定也更有好處。
但從李超私人來看,他不能去反對罷撤的提議。
他若是出聲說反對,那別人會誤解他戀權。一般的人誤會倒沒什麼,萬一李世民誤會了,那就不好了。
正常情況下,李超若是聽到這些風聲,那他應當主動上折,請求入朝。
不過他現在確實還沒有聽到這種風聲,或者說半月談的邸報版塊上,沒有提及這些。如今的半月談終於是成功的拿下了替朝廷發邸報的任務。
半月談現在是十天一期,每十天,朝廷的秘書省會編輯一份朝廷時政訊息,交給半月談報社。半月談報社將內容排版印刷,然後發行。
印這些朝廷不給錢,但有一個好處是,朝廷讓天下十五道三百餘州一千多縣的衙門,都拿一份。其它的各衛府各部寺,反正是各衙門有一個算一個,都拿一份。
這算起來,起碼三千份,都不給錢的,都是報社免費送的。當然,報社只負責印刷發行,如何把這些送到各衙手裡,這是朝廷的事情。
朝廷其實是用天下的驛站系統,把每期的半月談送到各地衙門手裡。最低一級,就算是縣衙還有各個軍府了,再往下,要看報就只能從上級衙門抄錄了。
接下這差事,好處也是有的。
那就是擴大了半月談的影響力,半月談打起廣告來,收費更多了,給人寫個人傳記的時候,收的錢也多了。
許多人都以為半月談是朝廷辦的報紙,是官方大報呢。
其實這報紙到現在,還完全是李超的私產。
現在的半月談,還小心翼翼老老實實,沒有做出半點逾越舉動來。但以現在這種勢頭髮展下去,這早晚會很驚人的。
一般來說,半月談上登載的朝政訊息,那都是真正的官方訊息。上面經常會節選一些近期朝中重要的訊息,就包括了官員們的奏摺。
既然半月談沒有登官員們上奏要罷撤朔方鎮,要他李超滾回京的訊息,那李超當然可以當做是不知道了。
如果不是要召他回京,那莫不是因為他送的那面鏡子的事情?
一面鏡子而已,幾塊錢的東西。
王內侍也喝著茶,本以來李超會主動的詢問呢,結果李超卻毫無主動的意思。
放下茶杯,王內侍笑笑。
“李相國可知陛下差某此趟前來所為何事?”
“這我可猜不著,王內侍不妨直說。”
白白胖胖的王內侍搖了搖頭,“都說相國是個風趣之人,某可著實是沒發現啊。此次前來,其實是三件事情。”
“其一,陛下對於相國收復朔方之功,非常讚歎。陛下特賜平章陛下手書一封,以為嘉獎。”
李世民給李超寫了一副字,就四個字,國之干城。
隨這副字賜下的,還有賜鐵券恕一死。加上李淵恕的那次,李超現在有兩塊免死鐵券了,若是李世民肯講道理認賬,那李超以後可以犯兩次死罪都不用死。
當然,這種事情也就是說說而已,別說犯兩次死罪,真犯了一次,估計都要立即被砍了。
“謝陛下賜字!”
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