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一切因緣而生的事物皆無有自性,都以如夢如幻如水月般的顯現而存在,本來即是清淨,基於如是對宇宙終極真理的證悟,故佛教能真正平等地看待宇宙中發生的所有現象而擺脫一切執著,並能以徹底無我的出世精神,來做慈悲地救度每一個受苦眾生的入世事業,故佛教贏得了希求脫離痛苦和追求真理的每一個有情眾生的心,不管他是屬於何種宗派和持任何見解的人,所以只有佛教才是整個宇宙的宗教,是整個人類的宗教,是過去、現在、未來整個有情世界的宗教,她在無生無滅的法界中永時長存!如斯里蘭卡前總理班達拉奈克說:‘只要日月繼續存在,只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法就會一直延續,因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整個人類的宗教。’現代西方科學之父愛因斯坦評論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在哲學界,本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著有社會及自然科學方面論著四十多部,並在1950年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考察了各種宗教後說:‘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只有佛法才能滿足眾生的心願

著名學者巴格爾說:‘在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中,只有佛教是有意識、坦率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受過佛教薰陶的人,在遇到挫折、煩惱的時候,自然能更有效地擺脫困境,保持健康的生活。因此佛法才能完全滿足眾生的心願,解決內心的苦惑。精通佛理的學佛人,在生活中雖然也會遭遇種種違緣與挫折,但在心中卻可以一直保持安祥、快樂,因此我感到佛法的高深、圓融、博大的精神是難以揣度的。英國的著名學者克里也說過:‘佛教所開示的法,是一種心與意共同滿足的思想法規,它所包含內容的廣大與深奧,確實是無與倫比的。’

佛教教義之深邃,行為之高尚,這是任何其他的宗教都難以比擬的。正因如此,佛教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文化層次、意識形態迥異的人們。人們在聽到佛曲梵唄,看到廟宇佛像之後,往往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感動,而不由自主地投入佛陀慈愛的懷抱。如英國的榮赫司鵬爵士說:‘我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和佛教徒接觸,最感動的是他們周圍有一種莊嚴而安和的氣氛存在,而且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種高尚、寧靜、慈愛、端莊的姿態趺坐著,單是這種氣氛和神態,已經將佛的基本特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而使我神往了。’

從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歷程也可看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們,整天為工作和生活奔波忙碌,很少顧及自己內心的精神生活,而在偶然機會中到達寺廟後,耳聞目睹了清淨、積極的佛教生活,看到了生活原來也可以無拘無束,便願意捨棄一切,退出塵寰,以寺廟為家,過起一種全新而有意義的生活,這也是佛陀遠大的加持力所致。寺廟裡處處洋溢著清淨、高尚、慈愛的氣氛,讓人的心靈得到最大的藉慰。如法國的隆斯佩雷女士說:‘佛教意義的高尚,道理的純正,對於法國很多意識純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滿意於宗教信條的人和真正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種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既看到現在全世界的混亂與痛苦,又感覺到運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那麼,我們便可喚起人類,使注意佛教的這件工作是怎樣的急切了。’

因此,我們應該由衷感謝和讚頌釋迦牟尼佛和佛的教法。因為佛和佛的教法,給我們開示了直接有效的方法,去通達宇宙的本質,獲得照見一切的無上智慧,永遠脫離輪迴苦海,永遠沐浴於無上的勝樂之中。

我們讚頌佛和佛的教法。還因為釋迦牟尼佛不偏袒,而是對一切有情有平等的大慈大悲心,平等地慈悲一切眾生,平等地救護一切眾生,猶如母待獨子,救護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海,讓一切眾生得無上安樂之佛果!

信佛不是迷信

在近現代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後,有一部分人以為佛教是迷信的,信仰佛教的人們也是被迷住了等等,產生了諸多不客觀公正而又很是幼稚的看法,現在也是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這種相當輕率的態度。但在我看來,真正有智慧的人們當中沒有發現有人說佛教是迷信的,雖然他們自己並不信仰佛教,但在他們的心目當中,都以為佛教是很高深博大,是相當了不起的,只不過現在暫時還沒有時間去進行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