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道:“君貢還有一弟,必能將其兒女照護周全。”
鄭寧說的便是諸葛珪的弟弟諸葛玄,在這個時代,叔叔與侄兒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侄兒可以視叔為父,若是父死,叔叔便要負起撫養侄兒的責任,與己子無異。
諸葛家在琅琊陽都也是大族,頗有產業,諸葛玄撫養五個侄兒侄女倒也並不為難。
王叡點了點頭,然後道:“君貢早逝,我當親去弔孝,怎奈有公務在身,不得自由,奈何奈何?”
王叡擔任的是一州刺史,如果沒有皇命的話,是不能擅自離開任職地的,所以他是不可能親自去琅琊弔孝的。
一說到這裡,想到自己都不能去送摯友最後一程,王叡的眼淚又要下來了。
王衡連忙對父親道:“阿父,孩兒可以代阿父回琅琊弔孝,請阿父勿憂。”
王叡看了看王衡,眼前的兒子已經比自己矮不了多少了,儼然便是一個成年人了,而他到荊州一年多來,幾乎什麼成年人的事情都做過了,連戰場都上過了,上月還親赴廬江,收服了一群悍匪。
王叡點頭道:“如此也好,事不宜遲,今日你便出發去琅琊吧!”
確實是事不宜遲,如今可是六月,這年代可沒有冰棺,雖然琅琊的天氣沒有武陵這邊這麼炎熱,諸葛家也一定有存冰,可以儲存一下屍體,可是諸葛珪的屍體也不能久停,如果想要弔孝的話,現在便一定要出發了。
鄭寧心疼兒子,不過她也知道此事耽擱不得,她只能對兒子道:“記得多帶護衛!”
王衡點頭道:“孩兒省得。”
王叡又對王潛道:“正淵,你要再辛苦一趟了。”
王潛剛剛從琅琊快馬趕來,在路上奔波了四天,現在又要讓他馬不停蹄的趕回琅琊,確實很辛苦。不過王潛對王叡行了一禮道:“阿父,我不辛苦!”
王衡立刻讓人幫自己收拾行李,又讓人叫來鄧展、姚綱等人,讓他們陪自己去琅琊。
在收拾東西的同時,王衡還讓韓達去通知陳舒,讓陳舒派人先行,沿途為王衡一行提前安排食宿,以及更換的馬匹,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同時,這點時間也能讓王潛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
收拾好了行李,王衡、王潛、鄧展、姚綱一行十餘人上路了,如今王衡的武功已經基本得到了黃忠的傳授,剩下的只是火候而已,因此完全可以自行修煉,不需要黃忠時刻守在身邊了。
當然,這一次王衡沒有忘記去漢壽書院一趟,向蔡琰告個別,蔡琰可是跟他說過了,如果下次還有像上次那樣不告而別的事情,就再也不理他了。
蔡邕很知趣,他看到王衡來了,馬上又內急出恭了,留下了一對小兒女在堂中。
蔡琰看到王衡一身騎服,她問道:“這是要去哪兒嗎?”
王衡告訴了她自己要去琅琊弔孝,蔡琰知道弔孝是大事,因此也不再多留王衡,催他上路了,她讓王衡一路小心,王衡點頭答應了。
隨後,王衡又去向鄭玄告別,當鄭玄聽說諸葛珪過世了的時候,也是不勝唏噓,他與諸葛珪也算是頗有交情了,沒想到他來了荊州才一年多,便是陰陽兩隔了。
鄭玄當即叫來了兒子鄭益,讓他也隨王衡一起去琅琊給諸葛珪弔孝,鄭益也很乾脆,答應了一聲,便換了衣服,帶上簡單的行李,跟著王衡出發了。
50 路過宛城見羊續 途經譙縣會曹操
從漢壽去琅琊,要先北上到南陽,再從南陽一路向東,便可直抵琅琊,總行程合東漢時的三千里,這一次的弔孝之行,稱得上是千里迢迢了。
幸好這一年來,透過通江商號,已經從北方買回了數十匹上等戰馬,速度很快,王衡又讓陳舒提前派人沿途安排食宿、換馬,再加上如今是夏天,晝長夜短,趕路的時間長,所以全力奔跑之下,三天左右時間應該可以趕到琅琊。
這個時代的八百里加急也就與此類似了。
也幸好王衡這一年多來跟隨黃忠習武,而與他同行的這十餘人也都是長年練武之人,所以這才能夠堅持得了這樣的長途跋涉。
這第一天,由於只有半天時間了,所以跑到江陵的時候,天色已經有些黑了,一行人也只能在這裡休息,等待天明之後再出發。
這還是王衡第一次來到江陵這座名城之中,上一次徵趙慈的時候曾經路過江陵,不過當時並未進城,宿在了城外軍營之中,這一次當然是要住在城裡了。
王衡打量著江陵這座城市,江陵縣城池高大,街道寬闊,